樂成帝冷眼瞧著,“李鴻熠構陷朝臣,罰俸一年,即日起,暫停一切差事,回府閉門思過,無召不得出府半步,若違此令,削爵,貶為庶人。”
這一下,康親王真的是腦中一片空白,好半晌才稍稍回神。
“來人,把這孽障給朕拖出去,立即逐出宮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御林軍統領,親自帶人進來,將康親王給架了出去。
“父皇,兒臣真的是被冤枉的,你相信兒臣啊,兒臣真的什麼都沒做過……”可惜,不管他如何的嘶喊,樂成帝都無動於衷。“李鴻銘,是你對不對,一定是你害本王,你這卑鄙小人,你以為你這樣就能得逞,我告訴你,你想都不要想,李鴻銘,你給本王等著,本王絕對不會放過你的……”
睿親王低眉斂目,無動於衷,而處於盛怒中的樂成帝,也無人敢捋鬍鬚。
“皇后孫氏……”
原以為這事兒就這麼完了,不曾想,樂成帝再次開口,而這一開口,簡直嚇得人肝膽俱裂。不等他繼續說下去,以內閣首輔阮瑞中為首的一干人立即出列,可不能讓樂成帝后面的話說出口,畢竟,剛剛發作了康親王,隨之就提到他親孃,想也知道絕對不是什麼好話。孫皇后母儀天下,賢良淑德,多年來為打理後宮兢兢業業業,的話,正所謂金口玉言,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即便睿親王,也沒想過將這件事牽扯到皇后身上,他雖然想要成為嫡子,而蘇貴妃也想要坐上後位,但是,這事兒可不是那麼簡單的,裡面牽扯太大,皇后若是真的倒臺,受牽連的人絕對不在少數,蘇貴妃首當其衝的就成為所有人攻擊的靶子,本來前朝就不穩,後宮再來一場腥風血雨的爭鬥,那可真是……
於是,睿親王也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
樂成帝倒是舒了一口氣,到底還是沒讓他失望。不過……
“皇后孫氏,教子無方,著令前往祖廟罰跪一個時辰,以自省,下月初一避暑期間,留守宮中。”
眾人鬆了一口氣,還好。
處理完了這事兒,樂成帝將一份密摺那了出來,傳給眾朝臣閱覽。“西部邊境,於啟元而言,有著何等重要的地位,相信諸位都清楚,此事發生地雖不在重要關隘,然,如若處理不好,將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甚至影響邊關安危,因此,朕欲派遣欽差,立即前往查明此事,並作出妥善的安排。”
此話一出,不少人都站出來請命,文武官員皆有,此事若是處理好了,就將是大功一件,即便是諸皇子都不想錯過。至於,這摺子的來歷,倒是沒去追究,因為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現,同時也沒人去質疑裡面的內容。
“作為欽差人選,朕早有絕斷。老九,你入朝辦差,時日也不算短了,此次朕派你前往,好好的磨礪一番,莫讓朕失望。”
十七歲的年齡,說起來不過還是少年人,朝堂上,早就被幾位兄長瓜分,雖然心有不甘,生恨自己出生晚,但也無可奈何,明面上就算是投靠了皇后,心中依舊難平,倒是想要好好的作出一番成績,讓父皇刮目相看,奈何,重要的事情永遠的輪不到他,關鍵的東西自然就摸不到,接觸的永遠都是一些邊邊角角。這一次同樣積極爭取,但其實沒抱多大希望,卻不想,突然被驚喜砸中。在一瞬間的愣神之後,急忙謝恩,“……父皇放心,兒臣定不負所望。”
“很好,回去準備一下,明日便出發。至於這隨行人員,駱愛卿,你可有合適的人選?”畢竟不是小打小鬧,自然不可能完完全全的交給一個初出茅廬的人去辦,其實隨行的人員才是關鍵,駱沛山身為吏部尚書,加上近日的作為,樂成帝對他推薦的人還是抱著很高的期待的。
駱沛山略一思考,隨口就點出了幾個人的名字,結合之前摺子上的內容,他推薦的人有文有武,吏部,戶部,兵部,乃至刑部的人都沒落下,顯然,可能涉及到的情況,需要什麼人出面合適,他都一一的考慮到了。至於他們是哪個派系的人,駱沛山表示,不好意思,他一個都不知道。
樂成帝一琢磨,就這麼排版定了,完全都是駱沛山推薦的人,一個都沒變。
“皇上,臣還有一言。”駱沛山說道。
“講。”
“此行,或許可以加上今科進士及第的三位,他們都是啟元未來的棟樑之材,何不趁此機會好好的磨練磨練,他日必能為更好的為皇上為啟元效忠。加之,同是年輕人,一路上王爺也不至於寂寥,或還可以相互的學習學習。”
“愛卿言之有理,準。”
“皇上,不若再加上內廷孫秉筆?”
“大善。”樂成帝想都沒想,立即就應了。
於是,此次西部邊境之行的主要人員,就在君臣的你一言我一語中敲定。
對於這些人,其他人還真的不怎好毛病,畢竟,駱沛山真的是從大局出發,不偏不倚,如果想要講某個人擠下去換上自己的人,難免被抓到把柄,被人攻訐詬病。
可是,以九王爺為首……
九王爺的生母,在後宮仰仗的是皇后,也就是說,他相當於康親王的小跟班,剛發作了他,現在選擇他的人去辦這件重要的差事,那麼,是不是說明,樂成帝並沒有完全的對之失望,康親王早晚還有站起來的一天。
已經決定了的事兒,自然不好反駁,不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皇,依照駱大人所言,不如讓十弟也同行,他比九弟入朝時間更晚一些,也正是需要歷練的時候,不說讓他做什麼,哪怕只是看一看,聽一聽,兒臣想,對十弟而言,都有著莫大的好處,您以為如何?”睿親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