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天下》的拍攝現場,所有嘉賓在焦灼地等待抽簽結果。
鏡頭對準轉盤, 主持人則氣定神閑地繼續走臺本。
“之前好幾千期節目, 收到了大家無數留言。其中對選菜式環節, 節目組這次改革, 採納了大家的建議。”主持人不急著扯膠條, 只向臺下和鏡頭解釋, “以往我們都是直接給出菜式, 嘉賓只負責執行,雖保證的公平性,但趣味性還是有限。但版本改進後, 我們嘗試用一種新方法,來詮釋製作美食的意義。”
謝瑜一挑眉, 節目組只告訴他這期算新改版後的排頭兵, 卻沒說到核心機制會改變。他深思著主持人話裡的意思, 猜測膠條背後到底是什麼字。
相比於謝瑜的沉著,隔壁有嘉賓都開始小聲討論起來。場下觀眾一陣喧嘩,就連直播頻道的網友,都對此始料未及, 敲著彈幕彼此確認。
“主持人說的是真的麼?”
“看嘉賓的表情,顯然也完全不知情啊。”
“不可能,他們是為了配合節目效果演出來的吧,節目組不會這麼大膽不去告知嘉賓的。”
“我倒是覺得有可能, 嘉賓裡有些不是演員, 表現都很真實。”
“聽主持人說法, 感覺更像是限定範圍。[偵探式機智]”
“其實限定具體菜式也不錯,但不熟悉特定食材的嘉賓就會翻車,發揮不出正常水平。改版或許是對的,我決定再觀望觀望。[托腮]”
主持人看著場上熱度造起來了,便不再含糊,直接公佈改版新規則,“應該有部分觀眾猜到了,節目組在大轉盤環節,把公佈的某道菜式,改為了某種型別。這樣,嘉賓們得到命題後,發揮空間變大,大家收獲的開心和樂趣也會更多!”
謝瑜安靜聽著,默默鬆了口氣。他覺得如此甚好,節目組的做法深得他心。
這樣的機制變更,就像從填空題改為了開放性大題。
雖說開放性大題也會有答題範圍,好歹可以自由發揮,實在不行還能瞎蒙,擺正態度做足功夫,或許還能得個差不多的分。
總比填空題好,想不起就是想不起,瞎寫很大機率也會錯。
謝瑜不覺得自己志向短,事實上正是因為對自己的水平太有自知之明,才能體味到節目組改革機制給他帶來的好處。
主持人拉住淺紫色膠條一角,故意用很緩慢的手法去扯開。全場無論是嘉賓還是觀眾,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膠條上,就等著結果出爐。
“讓我們看看是……啊!這個!”主持人藉著位置優勢,率先看到了考題。
大轉盤離謝瑜有些距離,轉盤上的字跡又密又小。謝瑜看不清楚,沒辦法,只能看向舞臺後方的大螢幕。
觀眾先於嘉賓一步,從大螢幕上看到了膠條下的文字,大家一愣,驚呼起來。
[誰說主食配菜得搭配著吃?我就要一口滿足!]
謝瑜看呆了,複而一笑,覺得《美食天下》節目組實在是有夠皮的。
嘉賓們關注手邊的光屏。你們有三分鐘時間,在倒計時結束前,請各位提交自己的構想。”主持人出聲,“需要注意的是,菜名和所需要的食材都需要寫上去!”
謝瑜清晰地聽到身邊嘉賓都在談論膠條下這句話的意思,他只聽著沒參與討論。
他愣愣地盯著大螢幕上的這句話,把句子解構,一遍遍審題。
主食,配菜,要一口吃下去……
思路逐漸在腦海中成型,謝瑜一瞬間想起了自己曾拍戲忙到沒時間吃飯,經紀人給他帶的外賣。
那種美食來自異國,不附帶任何政治立場,只包含著生活智慧。冷食很合適,口味豐富,色彩誘人,精緻又富有情趣。
當時在片場,他時不時便會被導演喊過去重拍鏡頭,沒有完整的吃飯時間。中場幾分鐘,只能喝口水,隨便吃一兩口,冷了也不在意。外景片場條件不好,他沒帶助理,也不好讓工作人員去給他熱……
這種小小一個,主食和配菜兼具,獨立包裝的餐點,不正適合《美食天下》現場的觀眾評委嗎?
謝瑜念頭乍起,半點不敢耽擱。拿起了身邊的點觸筆,率先在光屏上撰寫構想起來。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這種美食做法不難,但需要的食材很多。一項項寫清楚,很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