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春節前朱由檢便給如今的西南四省總督朱變元下了旨意令其開始清丈田畝的工作,但常年深耕於當地的朱變元卻深知此事急不得。
在得到旨意後反而上旨,他知道既然朝廷已經下了這道旨。那就斷然無法更改了,畢竟政令若能隨意更改那朝廷的威嚴何在?
所以他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提議在西南先進行試點,然後再根據試點結果行事,這也算是他給當地土司一點的轉圜餘地。
朝兇惡的文官雖然沒把那些土司當人,但也不想大造殺孽,主要是那樣太耗錢了。
所以便順水推舟的將他這道旨意給呈了上去,並在朝臣的推動下讓朱由檢同意了進行試點。
這才有了這幾個月的試點工作。
到很顯然,結果卻並不如人意,朱變元給土司們爭取來的和平沒被珍惜,他們大多還是放不下手中的權利,雖然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對於大明朝廷來說卻無異於在挑釁朝廷的威嚴。
敬酒不吃那便吃罰酒!
北征大軍的歸來讓朝中諸公更是底氣大增,雖說他們挺討厭那些只知道舞刀弄槍的武夫,但有這些武夫在還是能讓他們擁有巨大的安全感,做事也不必有過多的顧慮。
所以對於西南進行強行土改的策略方案很快就被朝廷幾乎以全票透過,整個朝廷也開始為之後的西南戰事開始做起了準備。
但目前有一點,那就是師出無名。
作為中原皇朝的一貫作風,我打你,那肯定是正義的,哪怕是找也要找一個正義的理由,好讓我的出兵顯的是天降正義的行為。
但問題是目前的一眾西南土司並沒有做出什麼足以讓朝廷大軍征伐的惡行,這讓他們找什麼理由出兵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如此。
就當朝種諸公討論著要不要整一出莫須有的罪名給西南眾土司安上時,西南的一則急報瞬間便讓諸公大喜,露出了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的愜意神色。
七月下旬,天氣依舊炎熱,關中已隱隱有不好的訊息傳來,但朝廷目前的注意力卻都沒放在這裡,而是放在了西南。
至於關中之事朱由檢是早有預料,早早的便讓煌明商會準備好了,一切早已應對妥當,自信不會鬧出大事。
朱由檢的注意力也暫時的轉移到了西南之上,這都是因為前些天西南傳來了一則急報,就在七日前,西南的造反專業戶奢崇明父子再次令人欣喜的舉起了反旗!
若是往常,奢崇明父子這一行為定然會讓朝廷大感頭疼,遼東戰事本就讓朝廷焦頭爛額,西南還有這麼個攪屎棍天天起兵造反,就跟個蒼蠅似的讓人煩不勝煩。
但這次,奢崇明父子的行為卻讓整個朝廷都感覺到了欣喜,特別是知道其這次造反還拉攏了貴州的安邦彥後,朝中眾臣對於這造反分子的印象就更好了!
這是個“好人”啊!
正愁找不到好藉口呢,人家就把藉口送上了門。
朝廷自開國時便優待你們這些土司,更是幾乎讓你們擁有了相當於土皇帝的權勢,在自己的領地內自治,結果你們這些土司居然非但不敬朝廷反而時不時便起兵造反,逼的如今朝廷忍不了了!
怒而興兵,誓要將你們這些忘恩負義的混蛋給通通滅了,收回西南治權,讓西南的百姓都能沐浴在大明的榮光之下!
這是多麼好的藉口,多麼正義的出兵理由啊,結果奢崇明父子就“善解人意”的送來了!
感謝好人啊!
老鐵一生平安,朝廷定讓你晚年屍首分離,一家人“整整齊齊”!
奢崇明父子的叛亂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被平定了。
由於朝廷有對西南用兵的想法的想法,故兒在西南早早便備下了幾十萬大軍,起兵的奢崇明父子本以為自己等人初始將要面對的不過是當地明軍衛所和衙門的“一點點”兵力。
但起兵後不到一週的功夫,剛剛趕到永寧城下的奢氏父子看著包圍了自己的幾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留下了無助的淚水。
仰天一聲長嚎。
“明廷狡詐,竟早早埋下大軍只等老夫起兵,行這請君入甕的把戲!
明廷忒的不講武德!
嗚嗚嗚嗚……”
奢崇明父子被抓了。
他們沒有抵抗,因為知道抵抗也沒用,敵我差距懸殊過大,讓他沒了打的心思,要是打起來被流矢射死那就太不值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