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徐光啟會不認得土豆?
朱由檢想不明白,但聽徐光啟詢問便形容道:“土豆是一種從海外傳入我大明的糧食作物,主要可以食用的是它的塊莖。
其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可煮食,亦可蒸食。又亦可用來煮芋汁,洗膩衣,經其所洗盡皆潔白如玉。
而紅薯亦是如土豆般食用其塊莖的海外作物。
同樣是蔓地而生,但其形圓而長,其味甚甘,外皮或是紅色或是白色,內裡有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三種薯肉,人食之易洩氣,不宜多食,但糖分極高,可用來釀酒,熬糖,作用甚多!”
起初徐光啟還沒什麼反應,但聽到朱由檢的具體形容後頓時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道:“陛下說的莫非是在江浙之地已有人種植的海外作物“土芋”,還有在閩廣一代早有種植的番薯?”
朱由檢:“???”
“土芋?番薯?”
這番薯他聽說過是紅薯的別名,這土芋難不成是土豆的別名不成?咋沒聽說過捏?
朱由檢趕忙在腦海中呼喚系統查了一下,這才知道這土芋還真是土豆的別名,而且土豆在中國可不只這一個名字!
由於大明地域遼闊,在傳播過程中因為各地的叫法不同,土豆也產生了諸多的別名,比如土芋、洋芋、山藥蛋、荷蘭薯、爪哇薯、洋番薯、地蛋等全都是土豆的名字,即便到了前世那時候在不同的地方也都對土豆有著不同的叫法,像廣東就喜歡叫土豆為番薯仔,只不過在廣泛的稱呼上大家都普遍認同了土豆這個共稱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朱由檢是犯了沒文化的虧,如今土豆剛剛傳入大明沒多久,只在江浙一代有種植,所以還被稱之為土芋,洋山芋。
又因其中一種傳入途徑為荷蘭商人所帶來,所以還被稱之為荷蘭薯。
明朝此刻還並沒有土豆這個廣泛共稱,所以徐光啟才不知道朱由檢說的土豆是什麼東西,要朱由檢形容了具體模樣後才明白朱由檢說的原來是這兩種東西。
搞明白朱由檢說的原來是這兩種東西,徐光啟頓時就興奮了起來:“陛下,原來你也知道這兩種作物啊!
臣跟您說,這兩種作物簡直就是神物!
若是我大明能廣泛種植的話,我大明百姓將再也沒有饑饉之憂,哪怕是未來十幾年天災不斷,只要還有幾省不遭災,憑這兩種作物的產量也足夠讓我大明百姓填肚子,不至於鬧饑荒!
陛下,你可能覺得老臣這話說的有點誇張,有點大!
但這卻都是事實,您要是知道了這兩種作物的產量,您一定也會這麼認為的。
就那番薯且不說,光那土芋的產量就高達畝產十幾石,且其還不挑地,即便是一塊貧瘠的溝底也能種植,且至少有十石的產量!
我大明如今哪怕是上等良田畝產也不過是四石至多五石而已,兩者之間差距彷彿天與地!不可同日而語!”
徐光啟激動的推銷著,口水都險些噴到朱由檢臉上,嚇得朱由檢趕忙後退了幾步躲避他噴出的口水。
ps:第一更。
值此佳節,飄雪祝大家端午安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所思所想盡皆實現!
喜歡崇禎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崇禎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