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雖然被無罪釋放,但是也就此辭官回鄉,做了一個富家翁。
朝廷裡什麼不多,就是想要當官的人最多,兵部尚書倒臺了還有侍郎可以抵上,侍郎有了空缺,還有很多的候補盯著空缺。
再加上一次又一次的科舉,給朝廷準備下了很多的預備人才。
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當官的。
南明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是由京都直屬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金陵城或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
考中鄉試的人被稱為舉人,這種身份在鄉裡已經非常高了,也有資格在當地的縣衙之中做一些小官兒。
如今秋闈也是剛剛過去。
等到開春之後便會又一次會試。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醜、辰、未、戌年舉行。
屆時全國舉人在金陵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
若是會試也考中了,便可以成為考中的稱貢士。
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是三月初一。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
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若是中了便是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但是寧塵這種人,並沒有參與過任何的科舉考試,卻已經是朝廷中的從四品大員,這些人中了進士,就算是高中第一名狀元位,也要乖乖的去翰林院學習為官之道,等到地方上的縣令或是朝廷各司職位有了空缺才能由他們頂上。
通常都是從八品的散官開始,能直接坐上七品縣令職位的,不是有關系的,便是其中的翹楚。
其實想想,寧塵一開始也只是正九品的巴陵巡檢,一步登天的人還是太少見了。
不過讓寧塵感到意外的南明的科舉並不是被後世嘲諷道一文不值的八股文,而是偏向實用的經世濟用之文。
不論是經濟,政治,軍事,或是水利、農業、刑法等等,安才論取。
這也是南明的人才儲備強大的原因。
李尋歡,寧塵抽獎抽出來的大佬。
李家的三公子。
現在的李家並沒有一門七進士與父子三探花的美名。
但是寧塵特意瞭解了一下,李家從入仕到現在,也有六位進士了,李尋歡的老爹與大哥也都是探花之位。
“聽說李兄前些日子參加了秋闈。”寧塵看著李尋歡問道:“卻不知道李兄今日為何到我這裡了?”
“有一件事情特來相求。”李尋歡對著寧塵拱拱手說道。
“什麼事情?”寧塵微微一愣,接著笑道:“莫非是來我這裡走後門了?”
“寧兄猜的不錯。”李尋歡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接著說道:“榜還沒有放出來,想要讓寧兄從中斡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