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百姓,從不是左相的目標,他永遠不缺想要抓的人。
左相的手中有一長串的名單,皆是以往得罪過他的人。
弘文館的學生們前幾日,聚在一起議論左相凌駕於王之上,寫了幾篇酸文抨擊。
把他們都抓起來。
御史臺的袁監察風聞奏事,上表彈劾左相貪汙賑災銀兩。
把他會上集市的家眷關起來。
如此七七八八,左相湊夠了二十個人,還要再抓一些宮裡人,否則吸血屍怎麼運出去的不好交代。
宮裡的內侍被獻給夜王用過後,會由左相親自監督幾名王上調撥的羽林軍,給屍體堵上口鼻,套上麻袋捆上繩索,秘密地運往宮外的林子裡,焚燒後深埋地下。出宮前不會出錯。
運送出宮到樹林裡的這一段路,最容易被人掉包。
左相又抓了當天負責捆紮、運送的三名羽林軍,對他們嚴刑拷打。
三人各個都大喊冤枉,全是一問三不知。
不承認也沒關係,誰說一定要犯人認罪,才能判定有罪。
左相把人折騰半死,各個人如同被剝皮一般的鮮血淋漓,被炮烙的皮焦肉爛,不認也得認。若是實在不認,骨頭非常之硬的,自有父母妻兒可幫助他們認罪。
左相雷厲風行,一天就做完上述事宜,超前兩日完成夜王的期限。
左相併非為誰賣命,不論是王也好,夜王也罷都不是他的主人。
在夜王和王的夾縫中,謀求自己的利益。若不盡快幫忙王把人找齊,夜王當真殺死太子,卻不傷及王,目前對於左相沒有好處。太子死了,王上一定遷怒左相,倒不如藉此機會剷除過去對自己不利的人,又不會讓王上過於不快。
望著精挑細選的二十餘名犯人的名單,左相長舒一口氣,終於度過了這次危機。夜王不必震怒,王上也能如願保住太子,自己又除去了不少官場上的心腹大患。一石三鳥,一舉三得。
他很滿意,不眠不休地起草上書,給王上和夜王過目名單。
至於這二十三個人怎麼處理,先在天牢裡收押,若是夜王想起來,要看看他們,便提出來送給夜王,對外便說已經問斬,或者獄中暴亡。
由於這一次沒有上街亂抓人,抓的都是官員以及官員家屬,以往的民怨居然止住了。
其實不然,只是表面上,私底下人們談論王室更為隱晦,發明許多暗語和符號,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文人們著書更起勁,甚至有人挖出十五年前王后之死的原因:王后反對奉養怪物,並且找到剋制怪物的方法。有一個名單,一串長而又長的名單上有很多人,最後那個人掌握了殺死王室供奉怪物的能力。
以前,民間的百姓對於華蘭王后風評不好。覺得她不恪守婦道,想要干預朝政,大有牝雞司晨的架勢。但她已經死去十五年,當她死了以後,她當年所做之事的秘密,如今都被一一揭曉。
百姓們遺忘了過去對她的不滿,十五年前以為她是一個要翻天的女人,對她的多番辱罵。
人們變得愛戴起這位死去的頤敏王后。
可笑的是,當她死了很多年,百姓們才開始愛她。
華蘭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而變成了一種象徵意義和一種符號。如同蘭花黨畫在紙上的那朵蘭花,高潔、典雅、聰慧、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