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後分紅,80的股份,五家公司,分享這5000萬港元。
但是林曉光真有這麼好心嗎?
這5000萬股市上募集到的資金,其中42.5屬於長安國際,也就是2125萬,剩下的2875萬才由剩下四家公司分享,平均能得718萬。
但要賺這筆分紅,得在上市前拿現金購入股份,四家公司平分20+34以外剩下的46,按照2.2億總市值的90計算,需要拿出9108萬港元,四家平均也得拿出2277萬港元。
也就說,想賺錢,得先買車票,上車了才有資格分錢。
拿出2277萬港元,獲得11.5的股份,分享718萬港元的分紅,相當於拿1550萬港元購買11.5的股份。
你覺得是賠了還是賺了?
這並不好說,單以他說的2.5億港元市值計算,11.5的股份,價值2875萬港元,如果上市後再上漲20,也就是說這部分股份,可升值到3450萬港元。
拿1550萬,購買價值3450萬的股票,轉手賣出去就能賺1900萬港元,1.22倍的利潤,很值,是不是?
他們每家拿出1550萬,林曉光能賺多少呢?
9108萬股份出售金+2125萬分紅,一共是萬。
當然,市值2.5億,以2.2億計算,就少了3000萬,再以9折算,又減少2200萬,46的股份,就減少2392萬,再加上上市後股價上漲,也要讓利一部分出去。
他可以不拉入其他股東,自己上市,但是港股就這麼大的體量,吃不下太多股份,所以募集到的資金不會增加多少。
總的來說,他依然穩賺不賠。
但是僅僅是這些嗎?四大股東,一個是香江霍氏家族,一個是奧門何氏家族,一個是大馬梁氏家族,一個是華閏,如果把這四家綁上戰車,有了這四者的關係,港澳南洋以及內地,秦淮實業以後簡直可以橫行無忌。
何子群以為自己算計的夠清楚了,但還是無法拒絕這種誘惑。
想了想,她盯著他,問:“除了一票否決權,你應該還有其他要求,說吧,是什麼?”
梁嘉宜也回過味來,愣愣地看著他。
被拆穿,林曉光一點都沒覺得不好意思,相反稱讚一聲:“子群姐果然聰慧之極。”
然後他才面色一肅,一本正經道:“除了一票否決權,秦淮實業還要與各家股東簽訂攻守同盟,行動一致性原則,此外如果各家股東想出售股份,長安國際擁有優先權,如果想徹底退出,需要其餘四家同意以及23以上投票表決同意,另外秦淮實業如果有需求,各家股東必須以低於銀行貸款的利率,提供現金拆借。”
何子群還沒有開口,梁嘉宜首先搖頭:“優先權、退出條款和現金拆借,這三個問題不大,一票否決權還能在討論,至於攻守同盟、行動一致性,這恕我不能苟同。”
這時的梁嘉宜,無比莊重,哪有平時的嬌蠻與任性。
她並不傻,如果和何氏家族同孚集團簽訂這樣的協議,她甚至天南置業都求之不得,但加上霍氏家族立信置業,這就有待商榷了,更別說還有內地央企華閏公司。
這種事情,都不是她一個人能夠決定的,必須梁文統親自做決定,一力壓倒家族裡面的所有反對意見。
因為這是正治站隊,對外宣揚出去,整個南洋地區,會引起十級地震。
好吧。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商業同樣是政治的延續,林曉光就知道這事沒這麼容易,其實這個攻守同盟和行動一致性原則,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想想,一旦四大集團出資入股秦淮實業,他們成為秦淮實業的股東,為了保住股東的利益,他們都不會讓母公司與秦淮實業發生利益衝突,而且在以外的企業團體與秦淮實業發生利益衝突時,為了保住股東的利益,他們絕對都會施以援手。
見沒法落在明面上,林曉光只好放棄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