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陽能這樣說,林曉光可不敢隨便接。
人家比較是領導,說這種話,算是抬舉他,別的人還沒那資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身為長安人,確實需要做點什麼,為家鄉做做貢獻,可這事不好辦。
“李主任,您這可就為難我了,我一個華閏小幹事,人微言輕,哪裡有這等發言權?華閏的事,還真輪不到我做主?”
林曉光苦著臉。
“我也沒說你做主。”李慶陽哈哈一笑,起身拿杯子,泡上茶葉,又提起熱水壺倒水,最後把泡好的茶遞過來,笑道:“但你的位置在那,香江,和特區只有一河之隔,見多識廣,訊息靈通,和我們不能比啊。”
林曉光可不敢光坐著,眼睜睜看著領導給自己泡茶,他主動湊過去準備搶過來,卻被李主任搖頭拒絕。
李慶陽態度強硬,不像裝樣子,有這麼熱情,他只得安心接受。
端著茶杯,林曉光一邊思考事情,一邊打量著辦公室的陳列,注意到牆上裱著的幾個字,為人民服務,字寫的是蒼勁有力氣勢磅礴,不愧是偉人之作。
李慶陽注意到這一幕,偏頭一看,隨即一笑:“一直說為人民服務,你說我求你的這件事,算不算為人民服務?”
“李主任,您別再說求這個字,不然我真沒臉待下去了。”
“好,好,不說了,不說了。”李慶陽笑呵呵擺擺手,不以為意,說完又問:“你是清華高材生,又在部裡呆過,現在又在境外香江,站得高看得遠,就西陝外貿事業發展,我相信你一定有不一樣的見解。”
李慶陽再三要他說,林曉光知道,他不說點什麼,今天還真不能善了。
“那我就姑妄言之,您也就姑妄聽之,您是革命前輩,我是後輩,此刻班門弄斧,說的差了,還請不要見怪!”他笑著說,先打個預防針。
“嗯,你說。”李慶陽笑了。
思慮著,林曉光看著漸漸沉入水中的茶葉,慢慢說道:“咱們西陝長安,地處西北,國家對外開放,就外貿行業,論地理優勢,沿海省份會先期崛起,如東廣和蘇江,同一行業,咱們絕對競爭不過東南沿海,所以要另闢蹊徑。”
李慶陽眉頭緊鎖,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蘇江離日韓近,東廣離東南亞近,這是地理優勢,誰也沒辦法。
要怪,就怪老祖宗為何偏生西北。
“怎麼另闢蹊徑?”
“咱們做東廣、蘇江沒有的,發展具有西陝特色外貿,據我所知,咱們省水果產量很高,僅次於東山,歐美都有吃罐頭的習慣,咱們可以做這個,食品加工出口。”林曉光想到一點。
“罐頭有幾種,水果、魚類、肉類、菌類、蔬菜類,咱們除了魚類,限於漁業資源,沒法像沿海省份一樣做,其他的都可以進行,肉類搞養殖,水果蔬菜菌類搞種植,企業可以和農戶簽訂收購合同,保證不會讓農戶顆粒無收。”
李慶陽依然皺著眉頭,過了一會兒,才道:“農業出口,利潤比較低,工業呢?”
“工業啊……”林曉光沉吟著。
“咱們長安學校多,工廠也多,還有不少軍工廠,和北平、尚海、江漢、江寧、粵州差不多,說實話,目前而言,國內想當一部分工廠,車床都有些落後,亟待升級換代,最要緊的,是組織結構僵化,所以才有國企改革,北平和尚海就在進行。”
“咱們長安的思想本來落後,不敢快人一步改革,只能一步慢步步慢,我也沒辦法。”林曉光攤開手,一臉無奈。
“是啊。”涉及國企改革層次,李慶陽也無能為力。
“東廣、蘇江,他們正在搞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低端的,比如服裝出口,他們有地理優勢,咱們沒有,不能搞,比較高階的,高科技產業,電子電器出口,目前國際上前有歐美,後有日韓,咱們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