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然這樣說,不過他覺得應該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照這樣說,他們對修建丁屋的意願,其實也不怎麼強大,那你說,他們最渴望的東西,是什麼?”
文詠恩一字一句說道:“教育。”
“為什麼是這個?”林曉光眉頭微皺,若有所思。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文詠恩娓娓道來:“新界是最晚割讓給英國人的,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抗英前線,新界的村民天生就和港英政府不對付,這也是六七之後,港英政府出臺丁屋政策,對新界居民進行拉攏的原因。”
“可以這樣說,整個香江,港島是英國人發展起來的,九龍是華人發展起來的,新界例外,它與香江社會比較孤立。”
“可是就目前而言,新界反而是香江最落後的。”
“新界村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是受限於各種問題,新界無法得到發展,如果您提出貸款修建丁屋的方案,確實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但這只是利誘。”
“教育卻不同,發展教育,是全新界人的共識,也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比丁屋還要迫切,如果您提出給新界修建學校,招聘老師,讓新界男女兒童能上學接受教育,新界一百多萬村民都會發自內心的支援您。”
文詠恩言辭懇切,目光真誠,說著:“您以誠待人,新界村民同樣以誠待您。”
“要知道,港英政府是絕對不會給新界修建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的,香江資本家也不會,他們只會修建學費高昂的私人貴族學校,我是新界人,我很清楚新界人是怎樣想的,我們愛憎分明知恩圖報,誰對我們好,我們將千百倍回報他們。”
“教育雖然是純投入,沒有任何回報的事情,但它的影響,卻是久遠的,只要您能發展新界教育,就是砸鍋賣鐵,新界人也會支援到底。”
“林先生,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這就是一百多萬新界人的態度。”
這番話,說的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林曉光為之動容。
文詠恩說的東西有限,但他思考的更多。
整個香江,目前而言有五百多萬,不到六百萬人,新界村民就佔據一百萬出頭,比整個香江的人口五分之一還多。
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教育?”林曉光喃喃自語,不由想到後世的香江,亂七八糟的事情頻頻發生,歸根結底就是教育出了問題。
想著想著,他眼睛逐漸變亮。
這似乎是可行的,由華閏出面,創辦學校。
……
喜歡大時代1977請大家收藏:()大時代1977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