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赴港,九龍車站見,上午十點半,不要遲到,不見不散!”
“靠!”開啟電報,林曉光看著上面的字,他不禁暗罵一聲,本來以為是盜版書的生意出了問題,誰料這廝只是來香江玩,白擔心了。
江姍姍看到他沒話說,便出聲詢問:“林總,有什麼事需要我處理?”
“沒事。”林曉光算一下時間,今天二十九號,明天三十,後天三十一,三天後就是元旦,剛好可以拿到這一個月的貨款,再買車的話,時間會比較緊。
他看著江姍姍,說道:“咱們的貨款,華閏萬家很快就要支付,你盯著這事,和銷售部的紀筠,與華閏財務科的人對接好,元旦一早務必拿到貨款,這事完成,立刻去購車,別的車先不急,那輛奧迪attro,先拿下。”
“好的。”
三天後,1981年1月1號,元旦,林曉光一早就去華閏公司。
託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福,秦淮公司排在貨款支付列表第一個,比香江其他供貨商和內地供貨商都要重視。
上午九點,早已統計好的各項銷售資料,進行最後確認。
華閏萬家方面,一百家門店,八號開始營業,三十一號當天晚上零點前為止,一共二十四天,總銷售額達到三百七十餘萬。
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天都有15.4萬。
這個數字剛剛超過收支平衡的日銷售額——15萬,計算下來,華閏萬家這24天,總計盈利十多萬,實際資料應該比這個要少,畢竟銷售量越多,運輸成本也會增加越多。
可就算如此,近十萬的盈利,也讓業務處上下為之一振。
“兩個月,終於盈利了。”蔡文靜感慨不已。
儘管知道這個月會盈利,但資料沒有出來之前,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盈利,羅耀國作為業務處長,肩負的責任重大,承擔的壓力也更大,此時看到統計資料的那一刻,長舒一口氣。
林曉光看著資料,又看向羅耀國,道:“處長,你發現沒有?”
“日銷過十五萬這個門檻,是21號這天達到的,也就是我們正式營業的第十四天,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開始盈利,盈利階段一共有十天,在此之前我們虧本,虧本階段有十四天。”
“虧本階段的總銷售額,有一百五十多萬,盈利階段的總銷售額,有兩百二十多萬。”
“要不是我們得拿盈利階段的銷售額,給虧本階段買單,單說盈利階段,每天有22萬的銷售額,下一個月,我們的月銷售額,將是六百六十萬,扣除人力成本一百四十萬,貨物成本二百二十萬,運輸和水電成本五十萬,房租成本一百萬,等各項成本……”
“我們差不多能盈利一百五十萬。”
羅耀國雖然激動,但此時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不過聽到一百五十萬的盈利,也為之深感動容。
“真有這麼多?”他看向一旁的運營科科長姚遠和財務科科長何愛茹。
何愛茹點頭,說道:“林助理計算的沒錯,如果下個月的銷售情況,和十二月份最後十天一致的話,我們大致會盈利這麼多。”
姚遠考慮的比較多,說道:“促銷馬上結束了,秦淮公司的廣告8號就播放完畢,到時候的銷售情況,未必會同過去十天一樣,除非上馬新一輪的促銷,並且投放我們華閏的廣告,而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盈利多少還不一定。”
羅耀國聽著兩員大將的意見,沉吟著說道:“裝修一個月,營業二十四天,一月份月底,我們就要交付第一個月的房租,二十五萬港元。”
“將近一百萬的裝修款,已經全部給思明裝潢交付到賬,開業前的啟動資金一百萬,已經全部花出去,銷售款方面,有三百七十萬一分沒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手裡有三百七十萬,十號要開工資,一百四十萬,還剩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