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林曉光點頭,他過段時間會去港大念碩士,說是同學也不算說謊。
下午五點多,有的村民已經收工回家,一路走來,遇到不少人。
阮莞對文家比較熟,對文山村就不大熟了,不過也算半個熟人,打過照面,村民還算和善。
一邊走,阮莞問道:“林哥,聽說你老家也是農村的?”
“我爺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他趕上抗日戰爭,後來投身革命,我家才搬到縣城,你呢?我還沒有聽文哥說過你們姐妹的情況。”
“我們啊,我們不是,我家當時在越南西貢,我外公開著一個小商鋪。”
後面的阮莞沒有再說,林曉光也大致知道一些,華人小商鋪主的女兒,和法國企業家的兒子產生感情,二人的感情不被看好,最後因為戰爭而徹底分開。
“到了,這就是詠恩她家。”阮莞停住腳步。
林曉光上下一打量,三層的房屋,面積不大,七百平方尺以內,牆壁上塗著用紅油漆寫的欠債還錢,有很久以前的,有最近的,密密麻麻的,很多。
一邊看著,他問道:“這是港英政府允許新界男丁修建的丁屋吧?”
“林哥你懂得真多。”阮莞一臉崇拜地看著他。
丁屋,法律上稱為小型屋宇,香江新界原住民男丁獲准興建的房屋,高度不超過三層,面積不超過七百平方尺。
七十年代,港英政府計劃發展新界,為獲得新界居民的支援,頒佈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年滿十八的香江原住民男丁,一生可申請一次認定範圍內建造高度和麵積均受限的丁屋,並且無需向港府繳納地價。
“這棟房子,就是詠恩他老豆建造的,要不是有限制買賣轉讓條款,丁屋轉讓前需要補地價,他早就把丁屋賣了。”阮莞很是憤憤不平。
林曉光想起看過的《竊聽風雲3》這部電影。
香江丁屋和丁權,他還是透過這部電影瞭解的,七八十年代,香江新界居民陸續開始修建屬於自己的丁屋,但修建丁屋也是要花很大一筆錢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筆錢,有這筆錢的話,去九龍購置房產不好嗎?
因而,迴歸前,香江丁屋政策進展緩慢,形同虛設。
他正思索間,阮莞一聲驚呼,看向他們來時的方向,只見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子向這邊走過來。
“詠恩,我在這!”阮莞朝她揮手。
文詠恩連走帶跑,很快便走到跟前,和阮莞打個招呼,隨即看向林曉光,阮莞見狀主動介紹:“這是我哥的好朋友,兼秦淮公司的老闆,林曉光,我叫他林哥。”
“文小姐,我是林曉光。”他伸出手,言簡意賅。
“林先生您好。”文詠恩連忙伸手,握了握,隨即鬆開,一觸即分,接著她匆忙推開門,說道:“不好意思,林先生,您跟我進來吧。”
林曉光點點頭,跟在倆人後面走進去。
“詠恩,你今天怎麼回來的這麼早?晚上不上課嗎?”阮莞問。
“今天聖誕節啊。”
……
喜歡大時代1977請大家收藏:()大時代1977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