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是需要時間的,選好題目之後還要寫開題報告,但這一次港大校方並未要求林曉光寫這個,直接寫論文就可以。
不過林曉光還是準備把開題報告寫出來。
無他,開題報告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裡面包含有選題目的與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文獻綜述,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論文提綱、進度安排等等,缺一不可。
沒有開題報告,論文很大可能寫偏。
但開題報告之前,還有確定一件事,論文選題。
他以後碩士讀的是文學與文化研究方向,本科是英語,雙方唯一的關聯,就是英語國家的文學與文化,英語國家有文化的,也就只有英國和美國了,考慮到港大是港英政府辦的公立大學,選擇呼之欲出。
英國文學與文化,但這個論文題目還是太大,必須往小了寫。
比如說,英國茶文化與英國文學,英國文學中女性主體地位的發展,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文學理論與文化研究,英國十六十七世紀巴洛克文學研究,等等等等。
林曉光好歹是89年畢業的北平本科大學生,受前女友的崇洋媚外思想影響,對英國文學瞭解頗多。
不過關於論文,尤其眼下他在香江,就不想寫英國方面的。
法克英國佬。
真要寫外國文學和文化,還不如寫美國的,美國才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以內,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將來還要去美國,現在還不如寫美國的。
美國文學與文化方面,要麼寫非裔亞裔身份認同、文化衝突,要麼就寫白色在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的象徵意義,或者冷戰思維下的美國文學與文化,具體到某一個層面,可以寫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觀等等。
最後,他選定一個題目,《白鯨》對於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象徵意義的重新建構。
《白鯨》是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麥爾維爾,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長篇小說,描寫船長為追逐並殺死白鯨,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1956年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林曉光大學時代,看過《白鯨》小說和《白鯨記》電影,10年的時候,又看過翻拍的《白鯨》電影,還算比較熟悉,對於他選擇的這個論文題目,也是有人發表在外國文學評論的期刊上,他還深入研究過。
“白色”在美國文學與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不僅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膚色,美國總統官邸白宮的顏色,還在美國文學文化中被賦予一種特殊的象徵意義,就比如中國人的黃色膚色和紅色國旗的結合。
侮辱白色,一定程度上等於侮辱美國人。
《白鯨》發表以前,大多數美國學者都會白色群體的優越性表示贊同,對“白色”的的高貴和純潔性進行讚美。
《白鯨》的發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這篇小說中,麥爾維爾不僅肢解了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的神話,摧毀了在“白色”種族優越論的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文化土壤,並對“白色”的內含和象徵性進行重新建構。
麥爾維爾把白色恢復到與其他顏色並列的地位。
某種程度上而言,麥爾維爾摧毀了不少美國白人的白人至上信仰,並以間接的方式告訴他們,我們白種人,與黃種人,黑人,等有色人種,沒有任何區別,大家都是平等的。
這樣一篇具有非凡意義的著作,林曉光當然要為它拍手叫好,並且他還要寫論文,在港大這個港英政府公立學校堂而皇之進行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