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冷笑一聲:“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林曉光懶得理會他的嘲諷,他們之間,關係好的只差同穿一條褲子了,隔一年半載不聯絡也不會生疏。
“我有個老鄉,叫雷猛,他今年高中畢業了,現在是我老家大隊企業的代表,我想讓他來深鎮特區,開辦工廠,進關的邊防證正在辦,你家人要是認識深鎮本地的領導,那趕緊給介紹一下。”
“喂喂喂?”陳一鳴不樂意了。
“你當深鎮特區是家開的?我是莞東的,深鎮特區以前是寶安縣,歸惠陽地區管,不歸莞東管,我家在那沒關係。”
“反正我只能求你,別人我也不認識,就麻煩你了。”
“靠,你這孫子。”陳一鳴無奈:“大隊企業,你真說的出來?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說。”
“算了算了,你先說說大隊企業的情況,不說清楚我怎麼找人?另外,有名氣嗎?沒名氣的話還是算了,你另想辦法吧。”
林曉光笑了。
“有名氣,當然有名氣,我老家南窯大隊的隊辦集體企業,去年暑假就出了大風頭,在全國人民面前露面了,冬天的時候上了人民日報,產值突破五十萬,你知道的,現在是西陝省內的明星企業,全國人民都知道。”
“也行吧,我試試,等我的訊息。”說著,陳一鳴便掛了電話。
林曉光沒說謊。
去年一整年,制磚機、制煤機、制球機,養豬場、養魚場、塑膠大棚,六樣下來,南窯大隊大發展,十月底,大隊四百個勞動力就不夠用了,老人都走上勞動崗位,可還是不夠。
最終,嚴東明取得上級領導的支援,成功把隔壁三個大隊合併。
去年十一月初合併的,到今年開春,人手又不足,又合併一次,這一次合併五個大隊,真個雲臺公社才二十個大隊,轉眼便剩下一半。
嚴東明他這個大隊書記當得,跟公社書記沒什麼區別,就是管轄範圍小了點。
不夠產值方面,一點都不遜色。
之前玩三種手工業,制磚、制煤、制玻璃球,搞兩個養殖業,養豬、養魚,還有兩個種植業,種小麥和蔬菜,一年下來產值突破五十萬。
這裡是產值,不是淨利潤。
淨利潤比較低,因為買了不少固定資產,比如拖拉機、收割機、卡車之類的車輛,還有一些其他機器,花了不少錢。
到去年寒假,玻璃球的生意銷售大幅度下降,他又聯絡葉文東開始搞青少年盜版書籍,也就是港臺武俠和言情小說,買了不少印刷機,到今年暑假放假前,產值終於突破一百萬人民幣。
如今的南窯大隊,不缺人也不缺錢,嚴東明一個大隊書記,當得比升任公社書記常建平都闊氣。
想到南窯大隊,林曉光想著,也給嚴東明打一個電話。
電話接通,兩人聊了幾句,嚴東明壓抑著心底的自豪,說道:“小光,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要去公社了。”
“去公社,你去公社幹嘛?這麼小的事情,用得著跟我說?”林曉光樂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我要當幹部了,以前是大隊書記,不入流的,現在入流了,去公社幹排名第一的副主任,協助常書記管理公社各項工作。”
林曉光一怔。
嚴東明當大隊書記前,是插隊知青,他的戶籍,自始至終都在常安縣裡,後來經過全大隊村民選舉,才當了大隊支書,才入了黨,但他不是國家幹部,不吃國家財政飯。
這樣的人,根本不在公務員體系之內,眼下,卻直接去鄉鎮當官,當鎮長或鄉長,經此與鎮書記或鄉書記下的第一人,也是神奇。
“怎麼回事?”林曉光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