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大棚,顧名思義,就是在土地上面罩一層塑膠棚子,這樣溫度更高,即使冬天蔬菜也能生長,到時候辣椒、西紅柿、黃瓜,甚至西瓜,都能在冬天吃到。”
嚴東明不免得意洋洋。
“這?從來都沒聽說過,是你們自己研究發明的技術嗎?”
“是我的一個朋友突發奇想,然後我們找西陝省農科院,和西北農大的教授們,他們說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可以試試,所以我們才準備上馬試驗。”
顏丹丹聽到西陝省農科院和西北農大,頓時服氣了。
“那麼豬糞養魚呢?魚會吃豬糞嗎?豬糞養的魚人能吃嗎?”
“這是可以的,不管是經過發酵後的豬糞,還是新鮮的豬糞,都可以,這也是一項新技術,我們決定開闢魚塘先行試驗,試驗成功再進行大範圍推廣。”
“工業方面呢?那三臺巨大的機器,是做什麼用的?”
“第一臺機器,是制磚機。”這個可以說,嚴東明就直接說了:“我們南窯大隊,現在的磚瓦廠,充其量只能說是手工業,人力和泥,人力燒磚,需要耗費大量人工,但獲得的成績一般,所以我們準備改進,逐步取消人力勞動,全機械化操作,由人操作機器。”
“所以這一臺制磚機,就是全機械化操作的?”顏丹丹眼前一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並不是。”嚴東明搖搖頭。
“我們只是在和泥、制磚胚,兩個階段實現機械化操作,燒磚還得采用原始的磚窯,很耗時也很辛苦。”
“那麼其他兩臺機器呢?”顏丹丹話題一轉。
“這個我得暫時保密,不然你們報紙刊載以後,被別人知道,那就成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我不得不這樣做,還請原諒。”
嚴東明見包科長又要說話,便連忙說道:“不過我可以透露,這一次我們發展工業的決心非常大,除了糧食的收成和工廠賺的錢以外,我們還要去銀行貸款,總共投入十萬塊,工業方面開辦制磚廠等三個工廠,養殖方面開辦養豬場、養魚場,種植方面除了小麥以外,還要透過塑膠大棚進行反季節蔬菜種植。”
顏丹丹頓時興奮了,一個人口只有四百七十的大隊,竟然說要出資十萬塊發展手工業、養殖業和種植業,也是厲害了。
“同志,身為黨員,在黨報面前,你可不能說假話欺騙領導和群眾?”包科長嚴肅起來。
“我以我的黨性擔保,我所說的每一句話,句句屬實,不信你們等著看。”
一天之後,西陝日報出爐,南窯大隊和大隊書記嚴東明見報,頓時引起全省轟動。
不久後,一大批農業方面的全國大報或地方大報也紛紛轉載,比如滬郊農民報,解放日報市郊版等。
之後,光明日報轉載。
……
喜歡大時代1977請大家收藏:()大時代1977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