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召開清華文學社常務會議。
祁明遠以換屆為由,主動請辭社長一職,投票表決時,一眾社團幹部一致同意,連範天明也不例外,全票透過。
接著,推選繼任社長,共提出兩個候選人,潘虹和趙子瑜。
總共七票,因祁明遠去職,範天明隨後請辭,只剩下五票,最後,潘虹得到周承輝、朱建軍、劉燕三票,趙子瑜得到潘虹和她自己加起來的兩票。
李衛華老師不表態,事情就這麼定下,潘虹成為繼任社長,趙子瑜成為常務副社長。
社長和常務副社長定下,目前空缺的編輯部部長、常務部部長,也進入推選流程,潘虹沒有提名人選,指導老師李衛華提名林曉光出任編輯部部長,趙子瑜提名江橋出任常務部部長。
林曉光上位比較驚險,五張票,周承輝、劉燕、趙子瑜三票同意,兩票反對。
至於江橋,五張票一致透過,潘虹也投了同意。
這裡面各種意味,值得深思。
林曉光上任伊始,便提出《青年文摘》這個專案,大家最近都有聽說過,也多多少少知道一點,前任社長祁明遠,就是因為這個專案,才主動請辭,當然不敢反對。
潘虹知道內情,當然不會反對。
於是,《青年文摘》立項,在並且在編輯部成立社刊處,由林曉光擔任總編一職,圍繞《青年文摘》專案的各個要職,由各部門抽調人員,或者另外招新,搭建好組織架構填充人員。
接著,趙子瑜提出兩個議題。
“下面我要說兩件事,第一件,成立讀者反饋部。”她掃視著其他人:“這是林部長提出的,他的意思,是在編輯部內部成立讀者反饋處,我跟潘社長商量了一下,決定在五大職能部門以外,另成立第六大部門。”
趙子瑜剛說完,會議室裡,幾個部長便小聲討論開了。
“你們可以踴躍發言,針對這件事提出你們的看法,但事情比較急,發言完畢,直接舉手表決。”作為社長的潘虹,也在這件事上發聲。
讀者反饋處,林曉光想設立在編輯部內,可趙子瑜有別的想法,潘虹也不答應,即便打破清華文學社幾十年的歷史,也不昔在五大職能部門以外,另成立新部門。
林曉光有其他打算,已經讓陳一鳴去註冊讀者協會,所以升格為讀者反饋部,也不影響他的計劃,所以便同意了。
他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當潘社長主動點名讓他講的時候,他直接表示:“我同意。”
有他帶頭,發言直接變成表態。
揣測著潘虹、趙子瑜和林曉光的想法,幾個人具是表現不同。
周承輝有一肚子話想說,他作為組織部長,按理說社團組織架構需要調整,應該是由他來提出,可兩個大社長分明有點無視他的意思。
於是,他直接反對:“這件事太倉促了,青年文摘還沒有出刊,再商量幾天也不遲,而且,這件事也有違組織程式,應當由組織部提出,按照程式進行。”
他這話一出,趙子瑜臉色有點難看。
劉燕作為外聯部長,這個讀者反饋部,職能和外聯部並沒有重疊之處,更何況兩大社長都已同意,更不會得罪人,當下表態支援。
下來是常務部長江橋。
他可謂是一鳴驚人,之前只是一個副部長,77級的,入社半年多,看著很不起眼,和誰都沒有太深的關係,誰料這一次竟然升任常務部部長,這可是僅次於組織部的權力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