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幾口,迫於生計,有長輩去香港打工,賺到港元,從香港匯錢過來,家人可以去銀行領人民幣,順便領回相應金額的僑匯證。
港元變為人民幣,這裡面有匯率標準,每年都不一樣。
僑匯證這東西,說白了和外匯券有點像。
不過也有區別,前者流通量很少,和後者不在一個數量級,兩者所處的時代更不一樣,前者活躍在改革開放前,後來就被1980年開始流通廣泛使用的外匯券取代,最終到95年才停止流通。
事情說完,飯早已吃完,也到離開的時候。
結賬的時候,卻發生一件趣事。
鍾文璋自詡他做東,主動結賬,可傅青桐卻讓林曉光付錢,理由是他今天賺了錢,賺了很大一筆錢,比在坐的所有人全部身家加起來都多,所以必須他請。
林曉光很奇怪,最近他沒惹傅老師生氣啊,她怎麼就一副打土豪的樣子。
他忽然想到今天過來之前,她看著他的奇怪眼神,和莫名其妙的笑容,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之前早有預謀
“買單就買單吧,今天賺錢了,無所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到最後,還是鍾文璋執意結賬,用他的話來說,他一個有正式工作的小職員,一個小資產階級,而林曉光一個沒工作的窮學生,一個無產階級,沒理由讓無產階級請資產階級吃飯。
“下次,下次,下次你請。”
見他這樣客氣,林曉光無奈之餘,心裡頗為舒服,文哥這個人,果然禮數周到很有情商。
這一頓飯吃下來,花掉三十多塊錢,比一些人一個月工資都高,也就是說,放後世,這頓飯差不多要吃五六千以上。
這讓林曉光暗暗咂舌。
剛剛還以為自己算個有錢人,有錢個屁呀,一千八百人民幣,頓頓吃北平烤鴨,一個月都撐不下來。
於是,他打定主意,再接再厲,繼續抄書賺錢。
回去的時候,天色已黑,四人同行,路上,兩人還在閒聊。
鍾文璋很年輕,二十五六,愛好文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然而因文筆不行,沒法在文學一途有所成就,只好去當記者。
文藝青年的世界比較純粹,你要能贏得他們的尊重,在文學一途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們才當你是朋友。
否則,即便腰纏萬貫,也不會讓他們高看一眼。
林曉光浸淫文學一途,好歹有幾十年,看過的書和報紙數不勝數,更是經歷後世資訊大爆炸時代,他興趣比較廣泛,閱歷豐富,看過的書很多很雜,五花八門,很多東西通而不精。
但就這些,足以折服鍾文璋。
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站在時代的肩上。
抵達北大東門後,林曉光要送楊藍回寢室,不得不與鍾文璋和傅老師分別。
黑夜中,楊藍抓著他的袖子,兩人並肩走著,捱得很近。
校園廣播裡播放著:“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
……
喜歡大時代1977請大家收藏:()大時代1977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