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一步,本以為會有一個說法,誰料主任撂下這句話,多餘的,一個字都不說。
逼急了,只留下一句話:“通知書上寫了,報道是13號,這不時間還沒到嗎?你們派個代表,明天早上過來。”
出來後,眾人想著代表誰來做。
這件事一開始,他們也有人想過,找同樣情況的人去招生辦問個清楚,但因為勢單力薄,還是沒能湊到一起,最後還是林曉芸的親友團,以及親友的同學發揮作用,才將大家匯聚到一起。
因此,這個代表,大家一致推選林曉芸來當。
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忽然有人腦袋轉過彎來:“哎,不對,既然明天報道,我們知道去人大,還來北師大幹嘛?現在就可以過去打探情況嘛?”
這話一出,得到所有人一致同意。
於是,熱血沸騰的青年們,不辭辛苦,步行前往海淀街道的人大。
誰料,抵達海淀路39號,他們傻眼了。
原來,人大校門口站著穿著軍裝計程車兵,背後還揹著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兩道槓攔在大門前的路上,出入往來的,也都是同樣清一色的軍人。
林曉芸上前詢問,才得到一個令人錯愕的回答。
“這裡是部隊駐地,人大七年前就解散了,部隊就是在那個時候進駐的。”
再問其他的,哨兵也不理會,只是催促他們離開。
同學們提前報道的願望再次落空,惟一的希望,落在林曉芸身上。
翌日,林曉芸隻身前往北師大招生辦,有很多同學不放心,也跟著過來,不過最後都站在招生辦外面,沒敢進去。
一段時間後,她才出來。
“我們去崇文門旅館,那裡有老師在等我們。”
一陣雞飛狗跳的,眾人齊齊趕往目的地,崇文門好遠的,就在北平站那一塊,他們坐公交車趕到時,已經是一個小時後。
按照主任給的地址,林曉芸與同學們一起找到旅館。
但旅館不讓人進去。
在旅館門外面的大街上,站著一位氣質儒雅,戴著近視眼鏡,一派學者風範的老師。
“您就是胡老師吧?”林曉芸問道。
“對,我就是。”胡老師點點頭,面露微笑,掃視著十七位同學:“你們都是人大的學生,我現在我以哲學系副主任的身份,代表學校跟大家談話。”
眾人齊齊一肅。
胡老師突然變得很嚴肅,臉上又很平靜,很自豪地開口說道:“是這樣的,人大自1970年解散,今年覆校,先以北師大的名義招生,一共招收三個專業一百四十名學生,入學後暫時在北師大學習,但很快就會遷回人大。”
“啊?原來是這樣。”真相大白,林曉芸哭笑不得。
眾人也齊齊錯愕。
末了,胡老師掃視著同學們,一板一眼地說道:“你們收到的都是北師大的錄取通知書,但實際上是人大的學生,請你們認真考慮後,再明確告訴我,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每個人都要回答。”
這還需要考慮嗎?根本連想都不用想,眾人忙點頭。
“同意同意,當然同意。”
“這還有什麼需要考慮的,有大學上就好。”
“太好了,終於能上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