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姜尚合夥又陰了楚中天一把,二人也算有了和談的基礎。
“太公對楚中天棄如敝履,想必是有了更好的選擇吧。”
“不錯,與道友相比,楚中天不過是一個可悲的笑話。”
法海與姜尚都是成了精的老狐貍,一問一答間已然大致摸清了對方意圖,所以,法海再次開口時,已然直截了當。
“太公需要我做什麼?”
“攪亂諸天萬界,傾覆天地秩序。”
姜尚的回答並沒出法海的意外,沉思良久,法海方道,“當年太公攜神之卷封神榜出山,辛苦一輩子方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建立天地秩序,成就了天庭,成就了三清,成就了鴻鈞,可惜太公這最大的功臣卻落得個鳥盡弓藏的下場。既能創造,就能毀滅,太公想要證明自己價值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是,這件事難度實在太大,別說晚輩區區一人界修士,就算聖人之身,也難以做到。”
法海此言確是有感而發,成就天地逍遙法相之時,他自認能藐視天下修士,待成就“天道三禁”,他已然有信心挑戰諸天仙佛,但與楚中天一戰,卻給法海狠狠上了一課。
法海擊敗楚中天,看似輕松淡然,那是因為他修的就是淡然妙道,做任何事都能保持一顆淡定之心,但淡定不代表容易,不代表沒有風險。
與楚中天一戰,如若楚中天的殺手鐧不是打神鞭,而是另一件威力強大攻擊肉身的法器,那麼結果會如何?屆時,肉身破碎的法海也只有強行奪舍楚中天一途,但楚中天境界卻比法海高,又有一個神秘莫測的姜太公在身後,結果必定是法海神魂俱滅。
這讓法海明白一件事,他的實力的確足以藐視天下修士,卻不包括那些來自天上。以及外界的各種異人,比如穿越而來的楚中天,比如轉世重生的觀世音等,更別說觀音身後那龐大的聖人群。
這個世界有多少穿越者。法海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轉世仙佛,法海同樣不知道,這世界有多少無名大能,法海更不知道。
什麼都不知道。還妄自尊大,那就2b才會幹的事。
單論境界,法海如今也僅是長生四品,尚未問道。
論神通,法海最強的自然是儒門至高“天道三禁”,這是至聖的手段,可惜卻不是法海悟出的道,他要施展並不能做到信手拈來,往往需要醞釀很久,透過吟詩作對、抒發感悟。讓自己進入一種很文藝的儒的境界方能施為。
所以,“天道三禁”並不保險,就算將來得到人之卷《春秋》也不會改變。
至聖之道,不是法海之道,就算威力無窮,也只能作為致勝奇招來用,或者說,作為威懾性神通存在。
拋開“天道三禁”,法海最強的神通就是八部天龍印,可惜。八部天龍印雖強大,也只能用來對付普通的人界修士,法海自己都沒有自信,能靠龍海戰術淹死觀音之類大能轉世者。
萬龍煉界。也只能煉界,煉不了佛,若能煉佛,諸天萬界早成了龍族的天下。
天地逍遙法相,是法海保命的根本、致勝的關鍵,如今卻受限於法海的境界。難以脫離肉身而去或幹脆與肉身合一,讓法海立於不敗之境。
總之,縱使法海的實力已足以驚世駭俗、震古爍今,但是他還是感覺壓力如山。
所以,即使明知道眼前的姜太公是在釣魚,他法海也要主動上前,不過,法海不是文王,沒有香噴噴的誘餌,他是絕對不會上鈎的。
“道友不必妄自菲薄,部州淡然妙道貧道也常聽楚中天提及,此道之理念,實曠古絕今,貧道當年遊歷三千六百大世界,也未曾聽聞與此道相近者,想必是道友獨樹一幟、自創而成。若果如此,道友前途不可限量,再加上道友身懷至聖真諦、正清妙法,若經無量量劫,就算是諸天之聖,恐怕也會懼你三分。”姜尚倒是對法海信心十足。
“不知無量量劫是多久?”
“不管多久,貧道都等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