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墓碑上的文字,竟是我祖上所寫的《夢經》中的一段咒語。
外人無緣得見我祖上所寫的《夢經》,它是我們解夢術傳承人的傳家之寶。
然而,為何眾多人對刻在墓碑上的這段話並不陌生呢?
只因這段話,後來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出現過,至於老子為何要引用我祖上所寫的這段咒語,其中緣由,恐怕無人能知。
確切地講,這段文字乃是“先人召喚令”中的一段神秘咒語。
“先人召喚令”乃是解夢術中最為厲害的一種法術,然而此法術雖厲害無比,卻並非隨意可用,因其有著嚴格的使用時間要求,這也是解夢術中唯一有此要求的法術。
《夢經》中對施展此法術的時間有著清晰的記載,必須是月全食之夜方可使用。
當解夢術的傳承人仰頭凝視著那已被“吞噬”的月亮,輕聲默唸這段咒語時,便能將歷代解夢術傳承人悉數召喚出來。
試想一下,一次性將一百四十八代解夢術傳承人全部召集於一處,那場面該是何等壯觀,那匯聚一堂的法力又該是何等強大啊!
“你可認得墓碑上的文字?”一個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凝視著我,開口問道。
我這才驚覺這個年輕人有些特別,他身上散發著一種高貴的氣質,這種氣質,想必與他所讀之書、所受之教育、所處之家庭皆有關係……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我輕聲吟誦。
眾人忽地圍攏過來,先是望了望石碑上鐫刻的文字,又將目光投向了我。
“你可知這其中深意?”年輕人繼續追問。
“不知”,我如實答道。
我只曉得這是一段神秘的咒語。
其實施咒之人,無需知曉咒語的含義,他只需在心中默唸,或是大聲念出即可,況且有些咒語壓根就沒有特定的意義,它僅僅是將幾個字簡單地拼湊在一起罷了。
“這段話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老子將‘道’喻為穀神,穀神恰似那虛無縹緲、無跡可尋的幻影,故而談不上滅亡。‘道’,深邃玄妙,猶如那孕育萬物的源泉,是萬物的起始。老子認為,若能如‘道’般綿延不絕、若隱若現,那麼便能持續地施展自己對萬物的影響與作用,且絲毫不覺疲憊”,這個年輕人口若懸河地給大家解釋起來。
聽他如此這般解釋,我非但沒有如醍醐灌頂般弄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反而如墜雲霧,生出了更多的疑惑。
“你究竟是何許人也?”年輕人目光如炬,朝我發問道。
“我乃一名解夢術傳承人”,我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解夢術傳承人所為何事?難道是專門給人解夢的嗎?”年輕人窮追不捨,繼續問道。
“正是”,我初來乍到,猶如那初出茅廬的雛鳥,尚不知這些人的深淺,便沒有就解夢術做過多解釋。
其實,解夢術乃是多種法術的集大成者,但到了我爺爺、父親和我這一代,更多的還是憑藉解夢、造夢和夢穿越這三種法術來安身立命,其他的法術猶如那被遺棄的敝履,基本上都被我們棄之如敝屣了。
“我叫尉屠耆,這些皆是我的同門師兄弟,那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是我們的師父”,這個名叫尉屠耆的年輕人,彬彬有禮地向我介紹起眾人來。
“他可是我們樓蘭國王的弟弟”,那個手持長槍,先前曾如凶神惡煞般警告我不要靠近墓碑的年輕人,迫不及待地接過話茬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