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王士琇、劉芳亮等經過短暫的整頓後,引六萬大軍離開渭南,向臨潼縣挺進。
金軍到底是不甘心失敗,與明軍在長安之東打一仗,一決雌雄,還是果斷放棄關中,兩種情況明軍還無法說清楚。
一路上明軍遊騎四出,偵查方圓三十裡的敵情,大軍很快就到了臨潼縣。
同之前一路過來一樣,明軍並未遇見金軍的抵抗,給人一種金軍真的望風而逃的假象。
這時天色以晚,明軍免得下營,正欲奪了臨潼縣過夜,騎兵突至城下,只見四門大開,城內金軍逃的比之前更為徹底,不只是軍隊沒了,連城內的百姓也一個不剩,毛都沒給明軍留一根。
得了士卒稟報,臨潼已是一座空城,這讓劉芳亮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不禁有些懊惱,不該在渭南待了那麼多天,白白浪費時間,耽擱了追擊金軍,讓他們有機會攜民而逃,到現在又得一座空城,寸功未立。
從眼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是金軍在潼關失守,關中防線崩潰後,真的選擇了果斷放棄關中。
王士琇與劉芳亮打馬入城,劉芳亮有些不快的道:“金賊勢孤計窮,懼我朝大軍之威,裹挾百姓西竄。大都督,我以為今晚權且在城中休息一夜,明日清早便該立刻追擊,不然金軍主力西遁,我們無法向監國交代。”
明軍近些年少有敗績,劉芳亮想直驅長安城下,不過王士琇並不同意,這讓劉芳亮有些不滿。
現在看見臨潼已經成了空城,他心中便有怨言,覺得是王士琇保守的策略,影響了他立功,以至於從潼關追了數百裡,除了得了幾座空城,並無一點斬獲。
王士琇是五大都督之一,劉芳亮雖然頂替戴之藩接替了忠勇鎮,但他卻只是十個左右都督之一,官位比王士琇低一級,而這次王彥也是讓王士琇為主,他為輔。
他現在的心情,就像是魏延要中出子午谷,被諸葛亮數次否決一樣,心裡一陣憋屈。
說完劉芳亮便打馬先走,甩給王士琇一個背影,王士琇見此臉色不禁一沉,他可以感受劉芳亮對他不滿,身後幾員橫沖馬軍的將領,也覺得有些窩囊。
王士琇秀才出身,觀史書,滅國大戰,總得戰上一場,獻地而想的終究是少數,更多人並不甘心失敗。
眼下金國也沒有投降的意思,怎麼也該針紮一下,魚放在砧板上還翹下尾巴,金國這麼大個國家,不可能不反擊一下。
王士琇一開始傾向於這種想法,不過現在被周圍人影響,又見臨潼空的這麼徹底,讓他也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想錯了。
明軍滅清不久,便又大舉伐金,幾十萬大軍湧入關中,將士們難免趾高氣昂,想著大幹一場,可是追了幾百裡,卻沒有斬獲,自然大失所望。
王士琇見劉芳亮領著部將遠去,有些無奈,吩咐身邊的將領道:“大軍入城後,埋鍋造飯,四門都要派人守衛,另外哨騎安規定放出,不得懈怠!”
後面的將領勉強領命,王士琇見他們模樣,不禁一聲怒喝,“聽見本督的話沒有?”
秦尚行、趙慎寬等人才回應道:“是,末將領命。”
當下六萬大軍開進城中,各尋屋宅駐下,埋鍋造飯,喂養馬匹。天色一黑,大部分明軍士卒,就紛紛睡下。
是夜,天上月光暗淡,在沉沉夜幕的掩護下,數萬金軍疾速向東行軍,意圖折回臨潼城。
臨潼縣北臨渭水,地勢相對平坦,一路上是大片良田,行軍道路並不艱難,到三更天時,他們距離臨潼已經只有十餘裡。
“陛下,到穀子坡了。”唐通指著前方一座山丘道:“再往前十多裡,就是臨潼城!”
唐通打量了一下四周,他對附近的地形很熟悉,雖然天色不亮,但他還是能從周圍地形的輪廓分辨出到了什麼位置。
豪格聽後,隨即勒住戰馬,招來諸將,吩咐道:“大軍在此分為四路,每路各堵一門。城內是明軍騎兵,沒有什麼重炮,你們到了各門之後,將盾車一擺,前面佈置拒馬,然後佈置火銃和火炮,要不惜傷亡的擋住明軍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