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潼關方向燃起熊熊大火,將夜空照得通紅,兩萬金軍士卒揹著毛毯、水壺、幹糧,趕著騾車,迅速透過兩山夾一谷的險要地帶,往華陰縣的方向遁去。
道路上金軍士卒跑步而行,打起的火把形成一道長龍,士卒們低頭行進,鴉雀無聲,只有急促的腳步聲和身上衣甲的嘩嘩聲,響成一片,給人一股緊張之感。
隊伍中插著背旗的金軍將領,不時回頭看了看屬下,高聲催促道:“別掉隊,都快點,再遲明軍就要追上了。”
金軍士卒聞語加快了速度,於黑夜中急行,隊伍卻十分整齊,建制齊全。
如果明軍看到這一幕,說他們倉皇而逃,明軍絕對不會相信。
這時賓士一陣,距離潼關已經有十餘裡,唐通勒住馬韁,不時回頭張望,見潼關方向火光漫天,殺聲震野依舊可聞,心中情緒複雜。
“國公,走吧!”身邊的金將,看著唐通似有不捨,不禁小聲提醒道。
唐通注視半晌,重重出了一口氣,才一夾戰馬,揮動馬鞭向前而去。
一眾將領連忙也夾緊馬腹,揮鞭跟了上去,近兩萬金軍浩浩蕩蕩,火炬起伏著,向西而行,身後潼關火焰沖天而起。
大軍奔行了一夜,至天明時分,到了華陰縣東,華山之北的地界。
明軍被大火阻止,並沒有追上來,跑了一夜的金軍裹著毛毯,倒在路邊短暫的歇息。
路旁一座光禿禿的山坡上,唐通與白廣恩等人縱馬上沖,待到了山頂,紛紛勒住戰馬,在坡頂停下,看著蜿蜒道路上的金軍人馬。
“就到這裡分開吧!”唐通勒緊馬韁,穩住戰馬對一旁的白廣恩道。
白廣恩騎在戰馬上打轉,“國公放心,待王賊一過潼關,我就從華山殺出,斷他糧道,將明軍斬成兩段。”
唐通點點頭,“你我二人共事多年,糧食給你留足一月。這次大戰勝負也就在這一月之間,要麼明軍大敗,要麼大金覆滅。如一月之後,你未見明軍敗兵~”說到這裡,唐通頓了一下,然後才道:“那就自謀出路吧!”
蒲津渡口是金軍故意賣給明軍的破綻,為的是給唐通從潼關撤離,找到一個比較合適,勉強能說得過去的理由。
潼關的金軍如果莫名其妙的撤退,自會引起明軍的懷疑,而放明軍從蒲津浮橋過河,讓明軍包抄潼關後路,便可以勉強找到一個撤退的理由。
在唐通撤出潼關之後,潼關的金軍將按著豪格的計劃,分成兩部分,一部由唐通率領,繼續西逃,引明軍來追,營造一種金軍無心戀戰,想向西逃的假象。
一部分則由白廣恩率領,向南躲入華山附近,等明軍主力,特別是王彥入關之後,突襲明軍後路,斷明軍的糧道,引起明軍的混亂。
關中缺少糧草,如果計劃成功,明軍肯定會慌亂。
白廣恩擔任這樣的任務,如果金軍的伏擊得手,他自然是大功一件,要是不成功,那金軍主力失敗後還可以繼續西逃,但他在東面肯定跑不掉。
唐通的話是告訴他,如果金國萬一失敗了,那絕對不會有金軍來救他,而他身處明軍重圍之中,是降是死,全由他自己決定,無論他做出什麼決定,他都不會怪他。
白廣恩心中感動,“國公放心,這一戰我大金必勝!”
“但願如此!保重吧!”唐通點了點頭,不再多說,一拔馬韁邊領著數十騎,往華陰縣的方向而去。
他身後旗鼓取出號角,仰頭吹響,道路上休息的金軍,立刻全部都起來收拾行裝。
不多時,接近三個營的金軍,便跟隨在唐通的大纛旗之後,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