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程在金國爭取援兵時,多爾袞也在進行諸多努力。
他這個“睿王”可不是白叫的,像他這樣狡詐的人,不可能只在一棵樹上吊死,必然為自己想好一兩條退路。
這時清廷能用上的兵力已經用上,可是蒙古人卻還沒有使出全力。
滿人起自關外,知道北方的民族,無論男女老弱,只要能舞得動刀,拉得開弓,那都是戰士。
蒙古人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這點也正是北方民族能與中原王朝相抗的原因。
明朝人口四五千萬,養兵不到五十萬,可北方民族人口可能就百萬左右,經濟文化都比不上明朝,確能輕輕鬆鬆拉出十多萬人馬出來,這就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漁獵的巨大區別。
雖然在朵兒滾的要求下,蒙古諸部已經湊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南下,接受尼堪的指揮,但是多爾滾覺得,將蒙古十四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抽調,至少還能湊出一直四五萬的大軍。
多爾滾想繼續抽調蒙古人,其實還存在另一個盤算,就是讓蒙古人沖在平叛的第一線,這樣平定了叛亂,自然萬事大吉,可要是沒能平定叛亂,大清在明軍的反攻下被迫退回關外,那滿清與蒙古的聯合,必然就此告破,臣服於清的蒙古諸部,肯定不會再理會沒落的大清。
可要是這場戰事,蒙古人死得多些,傷了元氣,那大清即便是退到關外,也還是能保持對蒙古人的壓制,至少是保持皇太極時的態勢,防止蒙古諸部反叛。
多爾袞盤算打得叮當響,可惜蒙古人也有蒙古人的底線,他們拼湊的兩萬人馬南下之後,在宣大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在攻城拔寨中死傷甚眾,這讓蒙古人不得不謹慎起來。
大清能平定姜襄守住北方,那還是滿蒙一家,要是守不住被趕出來,那今後會怎麼樣就不確定了,蒙古人不可能投上全部的籌碼和部落的未來。
多爾袞派往蒙古繼續催兵的使者,並沒能給多爾袞帶來蒙古人馬,包括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土謝圖親王巴都爾在內,幾乎所有的蒙古部落,都不願意陪著多爾袞孤擲一注。
蒙古人目前投入的蒙古藩兵和後來投入的兩萬人,已經是蒙古諸部的底線。
這讓多爾袞大發雷霆,大帳外遠遠便聽見他的怒吼聲,眾將還是第一次看見多爾袞如此大發脾氣。
“他們以為自己是誰,還真以為自己是什麼親王嗎?居然敢不聽本王的調令,壞了我的大事!”
多爾袞痛心疾首,少不了咳個二兩血出來。
他這麼失態,除了因為他的算計,沒法子實現之外,最主要還他是內心有些恐懼,沒想到蒙古也不聽話,這說明大清真的到了危機存王的關頭了。
如果蒙古人願意聽命,那他至少可以先平定宣大,可現在他就真的只有求豪格一條路了。
多爾袞氣歸氣,可是終究無可奈何,只得老實的一邊進攻山西,一邊等豪格的回應。
如果豪格不願意出兵,他或許真的會考慮,趁著實力尚存,撤回關外去。
時間到了十一月,清軍三個方向的進攻,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北路清軍和中路清軍因為兵力上了劣勢,並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還是與叛軍相持不下,被多爾滾給予厚望的南路清軍,也因為姜襄調義軍萬鏈部南下支援高鼎,而至今沒有攻破潞安。
姜襄見攪動河北不成,退回山西之後,便開始統籌各路義軍,化地而守,令諸部人馬大修工事,鞏固城牆,加強防禦,準備依靠山西的諸多關隘和堅固的城牆,同多爾袞打持久戰,拖到開春,為明軍爭取準備的時間,只要楚王肯出兵,那麼他還有翻盤的機會,就有機會大敗清軍。
多爾袞也在等他翻盤的機會,那就是豪格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