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見了橫沖馬軍諸將,然後又見了李元胤、閻可義等將,允諾論功升賞,但同時也告訴李元胤等武衛軍的將領,武衛軍的番號朝廷會保留編制重建,但是諸將要交出兵權,一部分人掉入其它部隊擔任軍官,留在武衛軍的今後也只負責士卒的訓練,不得插手兵餉和地方事務,戰時由朝廷委派大將統兵。
事到如今,眾人自然不敢有什麼意見。
為了照顧武衛軍的情緒,王彥私下安撫李元胤,許落只要他今後立功,便將原本留給金聲桓的位子,讓給他,許落給他個後軍左都督官銜。
王彥能夠算計唐王,特別是知道金聲桓在安慶設伏,多多少少得了他的通報,所以要多做些安撫。
王彥回到南京,又到了鎮江,江南的百姓也是歡喜不已,紛紛慶幸戰事將要結束。
唐魯兩王的叛亂,雖然只持續一個多月,可對於江南的破壞卻不可估量,南直隸的稻米至少減産一半,桑田和棉田也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
王彥主政這些年來,許多事情做得也不是盡善盡美,之前民間對於王彥和朝廷,多有抱怨,甚至爆發了反對朝廷的起義,可是等真打起來,眾人才念起楚王的好來。
別的不說,王彥主政的這幾年間,至少讓江南太平幾年,而太平,對於江南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江南這個地方不比北方,經濟發達,只要是太平,人總能找到一個活下去的辦法,就算是在朝廷的改革中失了地,但是總歸是能找個活計生活,可是一旦亂起來,那人就不是人了。
王彥執掌朝政,楚親王的威望,還是很能夠威懾天下的,他一回到江南,各地叛亂基本可以傳檄而定。
可以預見,平定了唐魯叛亂之後,民間的保守勢力,將會陷入一個低潮,萬彥的改革就算令人不滿,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人跳出來反對,明朝的革新將會進入一個快車道。
王彥對於一些牆頭草,暫時也沒有時間理會,準備等解決完魯王之後,便將這群人慢慢的踢出朝廷。
王彥到了鎮江之後,浙軍已經不報任何希望。
王彥一到鎮江就讓人給城中送去信件,讓魯王趕緊投降。
這個時候魯王除了兩萬水師和數千殘兵之外,已經沒有什麼籌碼,甚至水師也隨時可能被王彥招撫,他已經沒有什麼資格談條件,但是他還是提封藩臺島,不追究手下人等,保證他資産的條件。
王彥只想一棍子將魯王悶死,至少也要將他像唐王一樣軟禁,哪裡會讓他跑到海外去,給自己留個隱患。
他既然得罪了朱家人,那就要做的絕一些,不能給老朱家翻身的機會。
八月下旬,王彥想讓魯王無條件投降,魯王自是不答應,王彥一面讓人討價還價,一面派人聯絡浙江水師的將領,許爵花錢,重金收買,一面催促張肯堂招撫浙江,命從湖廣調來的三萬步軍,加快速度,進佔浙江,他只等各方面準備就緒,就硬吃了魯王。
王彥一邊挖牆角,一邊讓人傳令滿大壯,讓東海水師堵住長江口,別讓魯王跑了,又讓高一功調來紅衣大炮準備攻城。
他只等浙江水師的將官給他個答複,便準備強攻鎮江,務必辦了魯王,可是這邊答複還沒給,他卻等來了一場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