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不幸,恨失兩京。
茲彼虜君無道,擄我皇帝,毀我衣冠,殺我百姓,壞我廟號,使天下鼎沸,黎民凋殘。
彼時中原板蕩,國祚南移,此虜沐猴而冠,欲圖中原,以胡虜之身而妄稱中華,而我堂堂大明,豈容此虜欺辱耶?
炎黃熱血,豈無人哉?
本鎮授天子詔書,率粵師複楚地,鄭國姓起閩地之眾,複浙中,而後會獵金陵,則半壁可定,漢室可興矣。
今大起三軍,誓誅此虜,郊天祭地,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剋期進發。
廣州城外,旌旗獵獵,一萬七千餘名將士,衣甲鮮明,搶如林,旗如雲,整齊肅然的立在高壇之下。
王彥身穿堅甲,背披紅袍,腳踏蟒靴,頭戴鳳翅紅翎盔,站在高壇上,大聲誦讀著討清檄文。
一股股殺氣,隨著他的話語,在天地間蔓延,肅殺之氣,籠罩在正個廣州郊外。
高壇下,近兩萬大軍,在如此氣氛之下,隨著將校,齊聲大呼,“複楚地,誅北虜”,聲音直沖霄漢。
王彥佔在高壇上目視眾軍,心中也是一陣激蕩,他相信此次入楚,必然能建立一番功業。
呼喊之聲,持續片刻後,王彥才示意大軍安靜下來,而後他才走下高壇。
這時立在壇下相送的蘇觀生、劉順、何剛、李邦彥等近百文武,齊齊向他長揖一禮,“吾等預祝國公爺馬到成功,蕩平北虜,複興漢室!”
王彥聞語,默默點頭,該交代的他早以交代,於是便在眾人的注視下,蹬上親衛遷來的戰馬,一揮馬鞭,高聲呼道,“大軍出發!”而後便決然而去。
此時隨著他的動作,立於壇下的近兩萬人馬,也隨之運動,兩千人的親衛騎兵,首先催動戰馬緊隨在他的身後,而後各營人馬依次而動,化作一條長龍,望北而去。
蘇觀生等人,以及出城觀看的廣州百姓,望著了綿延向北的人馬,心中不禁一陣感嘆。
明與清的戰爭,在嶺南山脈之南的廣東百姓,感受並不迫切,彷彿是發生在遙遠的天邊一樣。
他們覺得大明那麼大,北方鬧了那麼多年的流寇,他們還不是一樣生活,所以明清之爭,或許不能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但這次王彥祭天出征,卻讓他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他們離戰爭已經這麼近了。
王彥的軍隊離開廣州後,不幾日就到了韶關,在往前走就是綿綿不絕的嶺南山脈。
彼時天氣已經轉涼,王彥讓大軍稍作休息,重新換上了鴛鴦戰袍,才繼續趕路,但天公卻不作美,盡然下起了毛毛細雨。
這時王彥站在路旁的小坡上,看著綿延數裡的道路上,明軍踩著泥濘而進,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名喊著號子,努力推動炮車計程車卒,他的心頭不禁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