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黃得功正領兵同清兵力戰,根本不知曉,二人心思,他正欲領親衛去支援右翼時,突然一箭襲來,正中公喉。
一時間,黃得功血流如注,直接從戰馬上跌下。
一眾親兵見此,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將公架起。
這時明軍已經勢危,若主將再退,必然立馬潰敗,黃得功傷勢頗重,卻不願退下,謂親衛曰:“莫要聲張,勿使本將倒下,本將立於此,則軍心不亂,尚可一戰。”
黃得功以為是飛來流矢,射中自己,卻不想是田雄射來的一箭,他見一箭正中黃得功,立馬大喜,引兵反叛。
明軍本就處於劣勢,如今又有田雄、馬得功二人發動叛亂,臨陣倒戈,立馬被清軍殺敗。
這時公已口不能言,親衛們要護他退去,他卻知自身傷重,無法逃離,而且麾下兵馬潰散,使他滿心悲憤,心中萬分不甘。
黃得功還欲再戰,但身邊的人馬卻不斷減少,已然無力迴天。
公知事已不濟,又不願陷於敵手,乃拔刀自刎而死。
其後公之妻,翁氏聞公死節,隨於家中自縊而死。
弘光之初設四鎮,傑早死,二劉已降,今黃得功身死,大明五大藩鎮,精銳喪失殆盡。
兵敗如山倒,隨著黃得功自刎,蕪湖明軍迴天乏力,總兵翁之琪被清軍逼入絕境,拒不投降,投水而死。
正是“靖南忠無二,之琪義無雙;戰場俱死節,史冊共流芳。”
錦衣衛指揮使馬鑾於後陣督戰,卻被敗兵沖亂陣型,麾下兵馬也跟著潰敗,尼堪隨領騎兵掩殺,驅趕敗兵於江邊,敗兵多被趕入江中溺死,馬鑾不知所蹤。
黃部將領,死者無數,總兵蔔從善,丘越,於永綬,杜弘域皆被俘虜,後降清。作者書中之人名,職位多為歷史上的人物,除極少數為作者自撰外,皆是真人真事。)
弘光於營中,知明軍大敗,便欲再次出逃,卻忽然有兩名將領領沖進帳來,正是那叛將田雄、馬德功。
二人慾投清庭,反戈一擊卻是不夠,還須一件大功,便欲生擒弘光,而後獻給清庭,以此來換取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
二人闖進帳來,砍死弘光的護衛,而後田雄負弘光於背,馬得功執弘光二足,弘光慟哭,哀求二人。
二人曰:“我功名所在,不能放你也。”
帝聞之深很之,以牙咬田雄頸肉,血流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