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所謂“小鮮肉”,今天被年輕的演藝明星避之不及,不是因為外界去汙名化它,恰恰是有這個標簽的人自己造成的。這才使得“小鮮肉”今天和“天價片酬”“耍大牌”“不尊重前輩”“演技差”捆綁在一起。這個形象是由他們自己的惡劣行為和社會議論綜合在一起塑造起來的!”
“但今天,年輕演員開始對這種形象感到羞愧甚至惶恐了,連帶著粉絲也有了這種情緒,這是一個良性的反應——說明只靠顏值、賣人設而沒有好作品的明星,將不再是影視圈的寵兒了。已經成名的演員不願意再揹著這個略顯齷齪的標簽,至少說明他們還是有上進心和羞恥心的。”
“我覺得還是要給他們機會吧…”
“我的電影?我的電影就算了,暫時我沒有把小鮮肉打造成演員的能力!”
“看好哪個小鮮肉?我覺得吳三石挺不錯的,讓他再拍幾部戲,我會好好給他規劃演繹道路。”
“鹿含?你是哪家媒體?央媽啊,不是,央視啊,那我老實說了,鹿含還是有成為演員的想法的,只不過,很多事不是他能控制的…”
“什麼?我封殺他,開什麼玩笑,我哪有那麼大能量…”
“最近有什麼作品?我今年的計劃就是陪媳婦,嗯,《盜墓筆記》系列肯定會接著拍,對,今年8月會開始,三集連拍。”
“對了,下個月有一部電視劇會上線,叫《人民的名義》,我是監制,演員都是戲骨,請大家多夫支援。”
番外四
媽蛋,我總算明白番外應該怎麼寫了——就是想到那些到哪!)
《人民的名義》持續熱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收視率。
第四十集收視率直接飆到了百分之七!
話題度也佔據了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三十二,創造了近年來的奇跡。
三月中旬,作為《人民的名義》的總發行、出品人,沈臨來到了中國政法大學,算是路演吧,一方面跟大學生們交流,主要還是回答在場媒體的提問。
自從奧斯卡之後,沈臨總也不接受媒體的採訪,媒體、記者們都已經積攢了一肚子的問題。
“其實,《人民的名義》這部劇我們在製作的時候,就已經想過會造成不錯的影響力,但是說實話,真沒想到大家會這麼追捧!當初我的《請回答》三部曲,好像也沒有這麼轟動過!”
“你們發現沒,這部劇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蘇省委宣傳部,中央軍委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出品的,也就是說製作這種大尺度的電視劇,如果沒有這些大靠山、大背景,我肯定是不敢做這部劇的!”
“編劇周梅森,創作巔峰在20012005年,共出了五部電視劇。此後三年無作品,2009年出了兩部,此後七年無作品,直到現在的《人民的名義》。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只擅長寫官場。而從2005年起,我國開始了對反腐劇的嚴厲審查。他寫的劇本劇本根本播不出去!”
“事實證明只要給創作人員松一點綁,他們就能活過來,拿出令觀眾滿意的作品。說真的,我第一眼看到這部劇的原稿,第一個想法就是能不能把背景架空——就好像我當初做《唐人街老手》一樣!”
“真沒辦法,審查制度限制的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沒法完全釋放自己的創作能力,桎梏太多了!”
“我前年拍了《湄公河行動》,大家都知道那是在公安部的直接支援下才突破審查得以創作的!否則,你們根本不可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湄公河行動》!”
“其實,八十年代審查相對比較松的時候,出現了大量吸引人的影視作品。導演周曉文剛一出道就拍了《最後的瘋狂》和《瘋狂的代價》這兩部警匪片,火得不行,如果就此發展下去,會比主攻藝術片的張一謀、陳愷哥更火,但後來呢,因為對警匪片的打壓,他幾乎再無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了,只在93年又拍了一次警匪片,從此隕落下去,拍了一堆古裝片,還跑去拍電視劇。”
“著名編劇蘆葦,這麼些年幹什麼去了?從 1982 1999年,17年間他寫了 12 部電影,而從 2000年到現在,同樣是 17 年間卻只寫了 5 部。不是應該越寫越能寫嗎?為什麼反而減少了呢?《人民的名義》是非常明顯的例證,證明瞭給創作人員松綁對影視作品的影響有多大!”
“好了,牢騷說的差不多了,大家有什麼想問的?”
沈臨停下了自己的演講,準備回答禮堂坐著的一堆學生包括媒體的問題。
“沈導,首先恭喜你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謝謝。”
“現在很多人都在熱烈討論《人民的名義》,豆瓣甚至一度給出了0分的高分,從您的角度,您覺得《人民的名義》這部劇能夠大火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
喲,這個問題問的蠻有水準!
沈臨看了一下這家媒體,疼遜新聞。
“其實我一開始選擇跟芒果臺簽約,一是由於芒果臺給的價格高,二是賣給央視播出的話就不能超過40集。他當初跟芒果臺簽約時,拍胸脯保證收視率過3,結果被劇組其他人抱怨,說壓力太大。到現在收視率平均破5,最高破7,現在來說距離創造歷史也就差一步之遙了。”
“芒果臺的平臺真的很不錯,當然,我覺的更應該感謝的是其它電視劇太爛,說真的,如果每部電視劇都是正常發揮,《人民的名義》根本就不能火!”
“現在影視圈的風氣就是“隨便拍,往爛拍,太有難度的戲,明星們演不了”,在那瘋狂地喂觀眾吃米田共。我們這部劇說白了也沒啥特別的地方,整部電視劇的顏值擔當可能就是飾演高雅琴的秦海路老師了,而她的片酬是多少呢?我給大家透個底,300萬!”
“你們可能覺得300萬不少了!我再告訴你們,現在市場價請一位小鮮肉一場商業活動的價格是200萬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金馬影後一部電視劇的片酬差不多等於一個小鮮肉的一場商業活動!算了,不說這些,在我看來《人民的名義》能火,根本不是因為它題材有多好、劇本有多棒、演技有多超群!”
“它就是認真的。認真地改編、認真地拍攝、認真地演出。演員去努力揣摩角色,去監獄裡研究官員們事前事後的心態。編劇跑去監察院翻卷宗,一份一份材料,一份一份判決慢慢啃。拍攝組大部分採用實景拍攝,一幕一幕拍…我們給觀眾的就是我們能做到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