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全國平均百分之三十九的排片量,不少了!
旺達給了你百分之十的排片量也已經很給面子了。
目前的電影市場,一部影片上片時能達到40就已經非常高了。
馮曉剛這三個字本身的品牌效應足以讓很多影院和院線在還沒有看片時就把排片安排在30甚至40,這都是能夠理解的。
但從上座率來看,《我不是潘金蓮》並沒有想象的那樣高,首映當天,該片的上座率也只是在23左右,旺達百分之十左右的排片足以消化這樣的上座率的。
畢竟這個影片是賺錢的,所以在個人恩怨面前,院線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排片多少跟商業判斷和地區差異的關系更大一些。
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潘金蓮》的排片是最好的。
但現在市場整體不熱,所以沒有哪一部影片能做到一家獨大,市場還是主打多片種,多型別影片一起上映。而《潘金蓮》這部影片由於題材所限,受眾群是有侷限性的,所以上座率沒有上去也是正常現象,畢竟這不是一部全民愛看的標準馮氏喜劇。
真心不明白全國39.4的排片量,還有什麼臉說被打壓。
很多影片能有10.9的排片量都在家偷笑了。
當初為了《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馮導向廣電訴求,希望減少競爭對手的同期上映。
當然,這件事的真偽無從考證,但是原定11月18日與《我不是潘金蓮》同日上線的“哈利·波特”衍生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延期一週至11月25日上映。
甚至,馮導還想著讓《摸金校尉》也延期上映。
可惜,沈臨沒有鳥他。
說白了,沈臨這次之所以選擇十一月上映《摸金校尉》,為的就是正面pk馮曉剛!
……
截至11月20日,《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三天,首周票房累計1.84億。
根據貓眼資料,首映日拿下6997.7萬,週六、週日分別獲得7542.9萬、3695萬票房。
在上座率、排片率、票房佔比方面,《我不是潘金蓮》首週末表現較週五略有下降,但依舊穩坐檔期內的頭把交椅。
除了週日,因為週日《摸金校尉》公映!
首日拿下2.6億的票房成績,直接把上映三天的《我不是潘金蓮》秒殺了!
馮曉剛喊話大王總後,旺達在排片方面並沒有調整,反倒是參與保底發行的耀萊則在排片上給予不遺餘力的支援。
沒錯了,《我不是潘金蓮》五億保底發行!
從這個層面來說,馮導本身對《潘金蓮》就不是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