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都是電影大師,我想問一下,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進駐電影市場,您們覺得這對電影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魔都電影節這次下了本錢,連主持人都是高階定製,邀請了王涵!
“我先說吧,就當是拋磚引玉了!”
斯皮爾伯格還在跟翻譯確定王涵所說的內容,沈臨主動示意主持人,“還有,涵哥,我距離大師還很遠,最多隻能算有追求的電影人!”
“我們討論的是大資料與電影、電視劇製作之間的緊密聯系!我覺得這兩者之間絕對不能劃等號!任何製作人想著依託大資料拍攝出一部出色的電影,我可以打包票,絕對不可能!”
“這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首先,大資料是網際網路公司提出來的,所謂大資料,指的就是電影人佔據的流量!”
“bat為首的網際網路企業覺得可以從大資料推斷一部電影的成敗,然後他們也這麼幹了,我一開始想聊聊阿裡的電影,可惜,我們阿裡影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電影上市,那就聊聊《黃金時代》吧!”
“很多人知道《黃金時代》,也知道這是一部很不錯的文藝片,上映前,各種大資料,度娘指數、微博熱度包括貼吧討論數都表明這是一部票房不錯的電影,大資料顯示它的票房起碼能達到3到5億。
“現實很殘酷,截至下映,《黃金時代》的票房成績都沒能超過7000萬!”
“《黃金時代》的製作加上宣發成本差不多1億,7000萬票房,成本都沒能收回來!”
“從大資料分析來看,《黃金時代》的導演許安華,號稱全中國最會拍文藝片的大導演;主演湯惟,文藝女神,又有一堆實力加偶像配角的傾情奉獻,這樣的陣容,想不出票房失敗的理由,再加上宣傳也很給力,連續好幾天都掛在微博熱搜榜榜單,度娘指數也很高。”
“為什麼票房慘敗?”
“很簡單,觀眾不喜歡這樣的電影,大資料再怎麼先進,估計也分析不出觀眾的喜好吧——尤其觀眾口味的變化還很快!”
“大資料真的靠譜嗎?”
沈臨看著觀眾,問了一句:“你們知道我的電影《湄公河行動》一開始的大資料顯示票房能有多少嗎?”
沒等觀眾回應,沈臨自己回答:“8億!”
“我沈臨的電影什麼時候票房低於10億了?我是說商業片,《卡羅爾》肯定會創下票房新低,如果不是因為要沖擊奧斯卡,我都不想公映,直接放在網上讓大家看了!”
“用大資料判斷一部電影的票房是很愚蠢的行為!可我們的網際網路公司不懂這些,他們願意找自帶流量體系的小花、小生,覺得僅靠粉絲就能賺取足夠的票房!”
“這種拍攝電影的方法,完全違背了電影、電視劇的製作流程,我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我也很反對這樣製作出來的電影。”
“其實,大資料能帶給我們的除了最直觀的票房,還有電影口碑外,再也不會有其他,真正的電影人不應該被資本侵蝕!”
沈臨正準備坐下,王涵忽然問了一句:“說到資本侵襲,貌似你也是資本家吧!”
“…涵哥,咱們聊的是電影,跟電影人的身價無關。”
沈臨趕忙解釋了一下。
“斯蒂夫先生,你對大資料有什麼看法?”
王涵笑了笑,然後把話題轉移到了斯皮爾伯格身上。
“其實,我一開始不太懂你們所說的ip、大資料,現在稍微有一點聽懂了,我覺得沈臨說的很對,電影的事情就應該交給懂電影的人去做,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如果電影真的僅僅依靠幾串資料就能判斷成功或者失敗,那我們這些導演也就沒有學習的道理了!”
“沒有投資商願意接受失敗,所以,電影就不會失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