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進入市場,藝人的身價開始瘋漲。
太史公早在幾千年前就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華語娛樂圈那麼大,真正的表演藝術家有幾個?
大多數藝人還不是想著趕緊撈錢!
於是,當這些揮舞著支票新型影視公司成立後,他們拍電影,不求劇本,但求最貴!
恨不得讓四旦雙冰同時出現在一部電影裡!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因為四旦雙冰有著自己的追求,而且她們真的不缺錢!
那就退而求其次,找一些人氣明星,當紅藝人。
有時候,你明知道自己演的是一部爛片,但你還是義無反顧的簽下了劇組協議,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錢!
最明顯的例子,黃小明跟楊蜜的《何以笙簫默》,誰都知道那絕對是爛片——從開機到上映,兩個月時間搞定!
中國特色電影流程!
其實2014年,中國特色的娛樂圈已經出現端倪。
一個科學家的最高獎金才500萬人民幣,一個演員的片酬動不動就上億。
當前我國一部影片主要明星的片酬能夠佔總體投資50以上,更甚者佔比高達70。
而演員拿著上億的片酬,卻拍出一部又一部爛令人坐在螢幕前尷尬到想睡覺的作品。
說到底,為什麼演員片酬高得離譜呢?
從微觀層次來分析,現在娛樂圈是製片人中心制,投資方砸了錢自然“別人都得聽他的!”
而這些投資商一般從煤礦、房地産、金融、網際網路等領域出來的人,他們壓根不瞭解影視創作規律,不抓劇本、不懂創作,認準當紅演員是最簡單粗暴的手段。
電視劇來說,演員人氣高,收視率就會有保障,就算劇本很爛,粉絲們沖著偶像也會買單。
有了粉絲買單,就會有影響力和話題度,這樣,投資人就能很快收到回報!
投資者夾帶充盈的資本,認為用錢是解決問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演員沒檔期,多給幾百萬,擠擠檔期就出來了;劇本爛,多給演員一些錢,炒炒緋聞與話題,收視率就高了——正是他們一步步推高了演員們的片酬。
從宏觀層面來看,娛樂圈演員片酬高是整個中國的經濟問題的一個縮影而已。
只從我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後,實體經濟發展緩慢,盡管政府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是創業率日趨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
創業進入資本寒冬,但資本必須找到新的出口,於是就大量熱錢瘋狂湧入影視圈,炒ip、炒網紅、炒明星,演員片酬高理所當然。
據沈臨所知,阿裡公司去年砸了24億給光線!
難怪於東要說,我們這些傳統做電影的就是給bat打工的!
觀眾進電影院,要麼看故事,要麼看臉,兩者總要有一樣,否則誰花那個冤枉錢?
影視行業是買方市場,院線上映的影片多到離譜,憑什麼觀眾要買你的電影票?
你要說劇情?
呵呵你一臉!
國産電影有幾個敢標榜自己是賣劇情的?說好的劇情常常讓狗吃掉了!
還不如買高人氣的演員靠譜呢。好歹高人氣演員的顏值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這也就導致了人氣演員和人氣導演的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