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是一部主旋律電影。
這是最基本的認知。
其次,必須盡可能性的還原,只有最真實的事件才能帶給人最真實的幹感觸!
這兩年市場上出現的主旋律電影依舊有不少,像《辛亥革命》《唐山大地震》《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等,但大多都是被吐槽的份,由於意識形態的嚴控,主旋律要出彩難上加難!
沈臨一直拍一部主旋律電影!
說一個很多人並不清楚的事情,中國的殺人案每10萬人0.7起,與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瑞士相當;
98以上的境內暴恐事件,都在萌芽階段就被警方打掉了。
一個最直觀的體驗是:無論白天黑夜,你腳下的土地,幾乎都可以讓人安心漫步,這是很多西方國家做不到的。
平安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歲月靜好的背後,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你也許不知道的是:中國警察平均每年犧牲400多人,他們的平均年齡是46.3歲。
就像當初張涵宇說的那樣,你說‘歌功頌德沒意思,但是有些人,你不歌頌,這世界上就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沒人知道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國民安全做出了怎樣的犧牲;你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有人把黑暗擋在身後!
所以,沈臨初聽聞這個專案,立刻決定接手。
故事的原型事件估摸很多人都很清楚,震驚中外的“10.5湄公河慘案”,不再詳述。
其實這個事件本身既很有改編電影的潛質:案件本身就足夠令人震撼,整個事件也非常具有警示和教育意義!
電影改編,講究戲劇化,不可能原封不動照搬,而且如果真的原封不動照搬,兩個小時的時間根本不夠!
而且真要那麼拍的話,很容易就趨於平庸,成了真正意義上為了歌頌而歌頌的主旋律作品。
所以,要有細節化的藝術性。
比如設定一條感情線,比如設定動物線。
原時空林朝賢導演版的《湄公河行動》拍得很好,但迫於某些政治方面的考量,很多方面做了妥協,以至於電影的震撼性不夠強烈!
最簡單的例子,t國軍方政府很明顯是幕後boss,這方面,電影僅僅一劃而過,畢竟要考慮t國政府的面子。
沈臨不準備這麼幹,他準備把這條明線寫清楚,因此,目前的劇本時主線是高剛、方新武,副線是四國方面的交涉。
然後,劇本被打回了!
媽蛋,真憋屈!
“張局,咱們不是要反映現實嘛!這要是把t國的軍政府也給弄出來,肯定震撼性很強,也更能體現咱們公安緝毒警察的威猛啊!”
“我就拍部電影,大不了咱們國外不公映!”
“行!我改!”
奶奶個熊,大局為重!
重你老母!
現在連公安部門也覺得不應該吧t國軍政府完整表現出來,只能隱射!
怪不得那幫hk導演對大陸的審查制度這麼不滿,想想他們在八十年代就能拍《警察故事》,你放在中國試試!
結束通話電話,沈臨依舊有些憤憤不平。
從冰箱裡拿出兩罐冰啤酒,狠狠灌了兩口,這才坐下身子。
該怎麼修改呢?難道按照原版原封不動?
那接手過來還有什麼意思呢?
大的劇情方面不能更改,那就從人物方面著手!
正想著呢,這時候穎寶打電話過來了。
沈臨有點奇怪,這位小姐姐不是跟李一彤一起到芒果衛視宣傳《繡春刀》去了嘛,怎麼這個時候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