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正式進入國慶檔之後,後續7天排片一直居首位,保持在43左右,在全面公映僅10天的時間內,便以累計9.57億的票房成績沖進華語影史總票房的前五名!
除了《我的少女時代》票房表現優秀外,其餘五部主力影片《銅雀臺》、《太極1從零開始》、《危險關系》、《二次曝光》和《環形使者》擠在檔期裡互不相讓,卻又表現相當低迷!
上映12天的《銅雀臺》則以總票房4900萬,排在第二位。
《太極1從零開始》從一開始就被各大主流媒體交口稱贊,可惜,面對‘強大’的《我的少女時代》,票房表現遠遠低於預期,上映10天,報收4600萬,排在第三位。
好萊塢科幻新作《環形使者》則拿下4200萬。
有趣的是,以往國産片與引進片正面對抗,往往吃虧在不是3d,因而票價較低,此番反了過來,國産的《太極1從零開始》有3d而引進的《環形使者》沒有。
結果是周觀眾總數為82萬的《太極1從零開始》壓過102萬的《環形使者》。
截至10月7日,《太極1從零開始》總成績是4600萬,《環形使者》4200萬,《銅雀臺》4900萬,《二次曝光》2380萬,《危險關系》1480萬。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危險關系》,從上映之日算起,平均每場的上座率僅為9人次。
它們跟歷年國慶檔主力相比都要遜色得多,除了一部《我的少女時代》的票房表現裡堪稱奇跡,其他五部投資巨大的電影很讓人意外的瞬間沉水。
也沒有一部像《畫皮》和《風聲》那樣,為國慶檔注入新的元素。
倒是主攻兒童的引進動畫片《薩米大冒險》、九月上中旬上映的《敢死隊2》和《白鹿原》,都有不錯的發揮。
國慶檔的誕生與2008年大黑馬《畫皮》有極大關系,負責發行電影的相關部門發現,在賀歲檔之外,國産片可以擁有一個新據點——當然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2009年的《建國大業》和《風聲》鞏固了這一安排,從此國慶檔成了分賬片禁區,2010年是國慶檔的黃金時代,張一謀、劉為強、徐客和吳羽森四大名導彙聚。
而分賬片《盜夢空間》攪局純粹是意外事件,該片9月1日公映,可是在滿月後仍然有強大的號召力。
或許是《盜夢空間》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同是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給放到更早的8月27日公映,其數字硬碟的金鑰於9月30日到期,主管部門對國産片的殷切保護由此可見。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還要與《超凡蜘蛛俠》和《普羅米修斯》貼身搏鬥,結果最終票房比《盜夢空間》還少一億多。
或許沈臨導演會對自己的票房表現力滿意,但我依然要說,他的能力不止於此,希望他可以拍出更好的電影,而不是沉迷在2000萬以下的小製作之中!”
一週電影報告!
沈臨看到這篇報道真想直接砸了手機!
兩年前還叫嚷著中國影壇最缺少的既叫好又叫做的商業電影,難道這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不滿足以上條件?
非得等到兩年後一堆青春片紮堆上映了,你們才會懷念我的水平!
當然,其實在內心深處,沈臨還是有些愧疚——畢竟自己的影迷希望他能不斷突破。
就好像拍完《那些年》然後拍了《唐人街老手》,大家很歡喜,但輪到這次的《我的少女時代》上映了,大家雖然很捧場,卻沒有對他的導演水平有任何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