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票房分成,另一方面,他還可以從《老手》的各種版權中拿到百分之三的分紅,這些都是長期的收入。
三家公司很爽快的將屬於沈臨的部分提前預支給了他!
怎麼說呢,現在誰都能看出來,沈臨是個大大的潛力股,繼續合作才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利潤。
即使是華藝也不得不承認沈臨對電影市場的把控能力!
更何況,這貨還是個快手,聽說今年有三部電影開拍!
真不知道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精力!
……
扣除掉各種稅費,光線和華藝從院線方面拿到了總計4.2億的內地票房分成。
眾所周知,這部分錢不是純利潤。
光線首先從中拿走屬於的自己的發行傭金,內地票房總額的百分之十三,2億多,然後是墊付的宣傳營銷費用,高達近4000萬。
這樣,光線要先拿走2.5億。
華藝也一樣,只不過,它們在發行方面的投入相對少一點,所能收獲的資金相比較光線,少了百分之二,能分到將近1.4億。
中影幾乎依靠1500萬的投資,換回來高達一個億的回報。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不合理,為啥中影賺的最少?
可你想想,中影旗下有多少院線?
中國10大院線,有三家屬於中影!
光這一項,中影賺的錢就超過了光線和華藝相加!
沈臨這些主創人員的票房分成同樣需要計算進其中,當初幾乎所有的主創人員簽訂的都是基礎片酬加分成的報酬協議,雖然其他人不像沈臨的分成比例這麼高,加在一起卻也超過了千萬。
還有,放映過程中産生的倉儲、旅行、保險、法律和會計等費用也要算進成本當中。
這些零零散散加起來也有近五百萬。
一部影片的總成本相當昂貴,遠不是製作成本那麼簡單!
沈臨所說的6800萬,那是經過了詳細計算,如果加上這些,至少有8000萬的成本!
當然這些跟沈臨沒有關系,幾乎都由光線墊付。
他拿到的分成屬於合約簽訂的部分,不需要覺得愧疚。
2.4億,超過老王小目標的兩倍!
可以說,沈臨僅僅依靠導演方面的收獲的財富就已經超過了大部分人一輩子的努力!
如今,《老手》的全球票房接近30億,海外票房超過了8億。
尤其是韓國,超過了400萬的觀影人次,再次創下華語電影的觀影記錄!
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因為分成政策以及稅收等情況不同,影片能拿到的分成比例也不同,但總的來說,發行公司大概能拿到海外票房的四分之一左右。
沈臨代表的趙莉穎工作室同樣能參與這部收入的分成,雖然只有百分之三,但這可是一項長期的專案,一旦電影重新上映,或者被徹底打包售賣,沈臨依然能獲得百分之三的收入!
而且經過沈臨的引薦,獅門決定包下了《老手》在歐洲還有北美的上映權。
他們很看好這部辰龍式的功夫喜劇!
……
進入2010年,華語電影商業大片的投資越來越高,造成回本壓力也越來越大。
很多媒體在報道的時候,也是紛紛唱衰影視行業。
如果單從投資票房回報比看的話,似乎這些唱衰的聲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部製作成本5000萬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個億,最後算出的收益竟然能虧損2000萬到3000萬。
這幾乎是電影業的普遍現象。
但依然有很多煤礦老闆進入這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