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臨故意做出一副好奇的樣子。
“是的,我的作品曾經獲得過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
說這句話的時候,這哥們明顯有點驕傲。
“不錯!對了,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寫的電視劇也獲得過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劇集還有最佳編劇,我沒去領獎罷了,讓人代領的,實在沒時間。”
算是在獎項上扳回了一層,然後回到提問者的問題:“一部電影,尤其是商業電影,在立項的時候,肯定有過市場調研,這是最基本的。導演的職責就是把他拍出來,你讓一個導演負責票房,我覺得這玩意有點不靠譜,影響一部電影大賣的因素太多了,宣傳力度、演員的表演,還有就是同檔期的競爭性。”
“難道一個導演不應該為電影的票房負責嗎?”
“我首先覺得票房高的電影不一定是很好的電影,一部爛片的票房也不一定票房就低,您這麼評判一部電影有點太武斷,舉個例子吧,《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上映的時候,賠的一塌糊塗,但你能說那是部爛片嗎?”
“那您對您執導電影的票房有什麼要求?”
“很簡單,只要不賠錢就行!只有不賠錢的電影才是正向的工業系統內的作品!”
“沈導的這句話很有道理,不是說只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是有為青年!”
撒唄寧總結了一句。
“沈導,您當初沒上大學,我很想問您一句,您為什麼不上大學?您不覺得不上大學可能會是人生的遺憾嗎?”
第三位提問的是個姑娘。
“我想起了咱們央視曾經做過的一檔節目,《對話》,就是我的好朋友韓少上的那期節目,當時他被各種觀眾圍觀,也是在說他不上大學是一種遺憾的事情,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初的陳曉明教授是這麼說的‘…可能韓少要保持他的純粹些,他可能只能走三五年,他如果要走五十年,他就要到大學裡面去,和大家一樣,同樣的,那個韓少也消失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吧,現在再回過頭看這個問題,大學對韓少這樣的人,或者對我這樣的人有用嗎?我也不想說什麼大學有沒有用的問題,你要是想過平凡的生活,找個好工作,當然應該讀大學,我當時賺的錢已經足夠在京城買兩套房了,而且我還買了…”
說到這的時候,現場一陣喧嘩。
“您…您真的買房了?”
撒唄寧也有點吃驚。
“嗯,當時就覺得應該買點東西保值,盛世買房嘛,我就買了兩套,都在二環邊上,估計很值錢了!”
“哇!”
現場又是一陣轟動!
“咱回到大學的問題,我還是鼓勵大家都經過一輪的大學教育。我不一樣,我很早熟,早熟到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不需要導師教我怎麼做人!”
“那讓你重新選擇,你會讀大學嗎?我聽說當時你的高考成績不算太差,至少能進北外之類的學校。”
撒唄寧接過了問題。
“如果讓我對18歲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e done!’”
好吧,你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