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四九城,隱約已有些燥熱,往常冷冷清清的書店,不知為何,此刻居然擠滿了人,而且看年齡大多是一些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
難道韓少或者郭小四出新書了?
書店的老闆是個四十出頭的男人,對這些年輕一派的作家既愛又恨,恨得是寫的東西太膚淺,居然也有人追看,愛的也是有很多人追看,銷量極好,他也能賺一點。
“老闆,有沒有最新一期的《時代》”
“有啊,那邊有很多,前段時間我又進了一批!”
有生意了,老闆當然高興。
來人興沖沖朝著老闆指示的方向跑去,沒一會氣急敗壞的喊道:“老闆,我是說《時代》,不是《小時代》!你實在太侮辱我了!”
“喔,瞧我這耳朵,《時代》雜志呀,那邊,你去那邊看看,我昨天拿的貨!”
果然是最新一期的《時代》雜志。
封面正是沈臨的面部特寫,沈臨眼角含笑盯著拍照的攝影師,這就是一切!
對了,還有一句注釋——沈臨給了中國觀眾一種新的可能,給電影愛好者們一種更為廣闊空間,給中國的商業電影帶來新的風格、邏輯、甚至思維方式!
沒錯了,這就是沈臨上個禮拜接受《時代》專訪的雜志。
至於這些年輕人是怎麼知道的,肯定是因為沈臨在微博宣傳的唄!
“各位親,哥們登上了《時代》封面,麻溜的,趕緊去看看!”
附上了樣刊的照片。
……
2011年年初,沈臨還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他想拍一部電影,於是他開始找投資,現實不是很樂觀,沒有幾個人願意投資一位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的新手!
2012年年初,隨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全國下檔,沈臨只用了兩部電影,就創造了16億的票房成績!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一週就打破華語影壇多項票房紀錄,包括最大規模上映、最高週末票房、最快突破億元票房等等,並最終成為當年票房之最,以及華語影壇影史票房第二的作品,僅次於無敵的《阿凡達》。
沈臨的電影,不止橫掃內地電影院,他的波及範圍影響整個亞洲,《那些年》接連在東亞、東南亞各地創下了華語電影票房新高!
從他的處.女作《失戀33天》開始,觀眾對沈臨就不吝贊美。
雖然也有批評的聲音,很多電影工作者認為沈臨的電影過於簡單。
但不可否認,觀眾就是喜歡沈臨的導演風格!
這種情況甚至影響到沈臨的第三部作品《唐人街老手》,據悉,還有一個月才能上映的電影,它的預售票房已經突破一億元!
很少有導演能有這麼多觀眾對他認可還有熱情。
在很多影迷的心裡,沈臨就是電影質量的保證,“沈臨出品,必屬精品”從不是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