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對一部戲的作用很大,尤其是電影,說句不要臉的話一部劇的好壞完全在導演,其他的都其次。
不要以為做導演很簡單:大喇喇往監視器前一坐,不滿意的時候就喊“咔”,差不多時候喊“收工”就可以了。
那是最不負責任的導演!
劇本能給到你的東西很有限。天才型的演員能有多少呢?
最簡單的哭戲,劇本上一個需要你哭的場景可能只有一個字,哭,或者“嚎啕大哭”。演員要怎麼做呢?是幹愣著哭,還是坐著趴著躺著哭,抑或是邊走邊哭?手放在眼睛邊好還是放下來好還是抱頭好?
這時候有經驗的導演就會把所有的走位,動作,都跟你講明白了,甚至還要求你在哭到幾秒鐘的時候眼淚再流出來。
很多演員在不同導演的調教下表現完全不一樣,比如黃教主,被稱為演啥都像演自己的人,陳可幸導演的調教下,他的成東青就很不錯,人們驚奇的發現原來黃教主戲演得不錯!
陳導曾經說過:“選對了演員,你的戲就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要跟著演員的個性去改你的劇本,使得他跟你的角色融為一體…一個好的導演,不應該讓演員完全按照你的思維來表現。”
沈臨認為這句話說的很對!
所以,他從不吝嗇於對演員的調教,可惜一直沒什麼機會。
《失戀33天》一幫演技線上的演員,《那些年》又不怎麼需要調教,大家的表現都還不錯,終於逮到林更行了!
沈臨不是徐老爺,也不是墨鏡王,他對表演的理解遠沒達到這些大導演的水平,但有一條,他看過原版的表演,光這一條就足夠了。
林更行不會演繹變態的暴虐,沒關系,按照原版劉亞仁的路子引導,總會慢慢貼近人物形象。
這一番交談,差不多過了十幾分鐘,林更行似乎找到了狀態,朝沈臨比劃一個ok的手勢。
一切準備完畢,林更行手裡拿著兩副拳擊手套,將它們分別丟給了黃博還有徐爭,拍了拍手:“好了,現在開始吧!”
還是試戲,不可能一開始就直接開拍。
“來,我們的司機大叔要加油了哦!”
“以後千萬不要想著依靠威脅的手段來賺錢了呀!”
順手拉過一臉懵逼的三石小朋友“看看,我們的小朋友都快嚇哭了!”
黃博感覺受到了侮辱,不願意表演猴戲,拉回三石小朋友:“你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林更行一把抱住了三石小朋友,直接把他控制在自己的懷裡:“別呀,讓孩子也學習學習,大人們都是這麼賺錢的!”
“你得好好看看爸爸是怎麼賺錢的,長大後才會孝敬爸爸呀!”
…
林更行演的不錯,有種讓人恨不得拎出來狂毆一頓的沖動,但問題出現了,我們的三石小朋友臉色雖然有點緊張,但僅僅只是緊張,並沒有抽泣,看向林更行的眼神只有害怕,沒有仇視!
這就有點過分了!
“停!”
暫時中止試拍,沈臨走到了拍攝場地中,三石小朋友看著他,似乎有點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