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家發行公司是神經病嗎?
再怎麼牛逼的片子也要尊重電影市場規律。
你見過《蝙蝠俠》跟《蜘蛛俠》同一天上映嗎?為什麼美國六大公司都能坐下來協商檔期,中國電影就出兩部大片,非要自相殘殺,全世界看笑話?
這絕對是中國電影發行歷史上的一個悲劇。
兩部重量級大片同一天開花,沒有贏家,都是為爭口氣出的下策。
老謀子也好,徐老爺也好,都是對中國電影做出過貢獻的導演,做發行做電影,是要讓這些影片做到市場最大化,而不是互相傷害。
兩個導演之間沒有問題,於東跟張衛平幹起來了!
媒體在炒,水軍在罵,對電影行業都是很大的傷害。
而且張衛平太狂了,他居然挑戰伯納!
那可是八大院線之一的伯納!
什麼時候,一家小作坊式的電影公司居然敢挑戰院線了?
或許是這兩個人之間互相炒作,又或者是真的動了肝火,
硝煙彌漫虛實難辨,更難分清誰是誰非,倒是如此這般以後,兩部影片的曝光密度大大增加。
“炒作”的結果:躊躇滿志要奪10億票房的《十三釵》截至2012年1月15日尚未超過6億;《龍門》以近5.3億緊隨其後!
沒有勝利者。
《金陵十三釵》虧本是肯定的,至於賠多少,沒人知道。
《龍門飛甲》稍微好一點,至少伯納旗下有院線,但將近2個億的基本投資,再加上那麼密集的宣傳,估摸著也賠了!
據業內人士估算,《金陵十三釵》和《龍門》同日上,兩部電影各損失了至少2億到3億人民幣。
事實上,當初定檔的時候,光電協調過,希望《十三釵》9號上,《龍門》推到20號,兩個大片錯開10天。
在這10天當中,《十三釵》先拿4個億;後面跟《龍門》並著走,這麼一來,《十三釵》至少能拿下8個億,《龍門飛甲》最後也差不多有7億。
這樣就實現雙贏,總票房比現在至少多三成。
可惜,於東否決了,因為他的伯納影院被封殺了,張衛平不允許伯納放映《十三釵》!
總不能讓影院空著吧?
這才是15號《龍門》和《十三釵》同時上映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張衛平對老謀子太有信心,對徐老爺太過輕視,總覺得《龍門飛甲》跟《蘇乞兒》一個鳥樣,爛片一部。
沒想到徐老爺這次的3d玩的還真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