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沈臨的一句‘…我們下期再見。’《臨行》的兩位攝像師準備關機。
“哦!等一下,有一句話忘了錄,來,把鏡頭對準我。”
差點給忘了!
“一不當公敵、二不當公知,一切只因閑來無事小聊怡情。
上說星辰滿月,下說販夫走卒,動機絕不無恥,觀點絕不中立。
每週五早八點,《臨行》準時orningca,歡迎圍觀,歡迎拍磚,歡迎吐槽,歡迎撒嬌。”
“你們在片尾加上這句話,免得到時候有人把我當公知了!”
李忠和則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咱們堅決不能讓觀眾以為我們的節目是一檔公知類節目!”
兩人的意見很一致。
倒不是說沈臨討厭公知,實在是現在的公知就像是前兩年的專家一樣,被網友們各種吐槽,各種抵制!
其實公知原本是一個褒義詞,所謂公知者,公共知識分子也,就是對公共事務發聲、提出意見和建議的人。
要知道,最早的蘇格拉底、孔子、老子可都是公共知識分子呀。文藝複興三傑、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託爾斯泰、梁啟超、魯迅、青年毛澤東等等,哪個不是公共知識分子?
但是從現在的網路語言中看,‘公知’居然成了貶義詞。
主要還是網際網路興起之後,愈發有許多沒有能力的人喜歡指點江山,這些傻缺公知,非常不幸地佔據了我國自稱為公知的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而有頭腦的公知,又基本上被這些傻缺公知視為5毛,於是誕生了自g五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群體。
事實上,公知本身是一個大的集合體,就如同普通人民或是政府官員一樣,普通人民裡也有對國家政府不滿的,難道就都一棒子打成刁民了?政府官員裡也有專權腐敗的,也沒見哪家媒體敢大面積否定政府。公知內部一部分傻缺成了整體公知的代言人,這就好像港x分子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但卻快成了香港的代言人一樣。
要我說,咱就應該拉一派打一派,老一代的手段,新時代仍然實用。
但一個綜藝節目絕對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公知一樣的存在,好比某大型衛視的《鏗鏘三人行》,那裡面就有許多類似公知一般的觀點,被許多網友抵制。
《臨行》在這方面堅決不能跟公知掛鈎,沈臨也不能成為公知的代言人!
……
《臨行》節目組的三個人離開了,喝一口水,沈臨準備繼續拍戲。
這才發現一群人全都盯著他。
“行了,都看我幹嗎,是不是很佩服我的智慧?”
有種心裡發毛的感覺。
“真有點佩服你,你…你…你這些資料都從哪查出來的?我剛用度娘也沒搜到啊。”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話很容易結巴,紋章都有點語無倫次了。
“你要是在好萊塢呆上兩年,這些東西你也清楚,好了,咱們拍戲吧!”
沈臨拍了拍手,示意大家進入工作狀態。
“可是章紫怡也在好萊塢待了很久啊…”
“她是演員,我是投資人、編劇,身份不一樣,考慮的東西也就不一樣!”
“對了,沈導,你剛才為啥要那麼安排,你這麼做不是顯得咱們劇組不專業嘛!”
紋章才退下去,白百合又來了。
尼瑪,你兩這是商量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