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臨很有名。
雖然在音樂上,整整三年沒有任何‘産出’。
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文學方面的名氣。
韓少、郭小四還有沈臨併成為文壇三劍客。
相比於其他兩者,沈臨作品的銷售更甚一籌!
無論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還是《盜墓筆記》,銷售量均已破三百萬!
接連打破圖書銷售相關記錄!
即使是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銷售量也破了百萬。
加上盜版讀者,他的書迷可以說遍佈整個華夏,絕對可以按照千萬計數!
事實上,有關《失戀33天》還在計劃的時候,神通廣大的媒體就已經得到了訊息。
然後整個娛樂圈都跟著懵圈了。
誰要拍電影?沈臨?
這就是所有人內心第一個想法。
要知道在群眾眼中,沈臨做作家很成功,而且號召力十足。
但其他方面嘛,馬馬虎虎,雖然寫的歌不錯,但也沒啥佳作,竟然開始跨行做導演拍電影了?
而且還是自編自導,他當拍戲是兒戲呢?
這簡直就是最好的新聞頭條了!
連頭條內容都寫好了《論當紅作家的作死之路!》
他們下意識的忽略了沈臨曾經做過編劇這回事!
青少年作家轉行當導演,這還是華語娛樂圈有史以來第一大奇案呢!
而沈臨要做導演這件事兒,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粉絲,自訊息公佈起,他的微博下面就不斷有粉絲留言詢問沈臨是否真的要做導演,並且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粉絲想法很簡單,在他們看來,導演並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沈臨別又像之前做歌手似的費力不討好!
可惜沈臨卻只在微博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三年!我們再見!”
……
時間,2月22號,週二。
地點,帝都電視臺,此刻《失戀33天》的開機儀式即將盛大開啟。
其實,舉辦開機儀式並不是什麼顏面問題,而是真的能起到宣傳作用。
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觀眾掏錢買票,宣傳至關重要。
此時的華國民眾的觀影習慣尚未形成,選看的電影隨機性較大。
很多人都是走進了電影院的那一刻,才決定買哪一張電影票,或者在朋友的安利下決定看哪一部。
這種時候,電影的宣傳作用就能體現了,如果民眾連這部電影的名字都沒聽過,他是很難買票進入院線觀看的!
而且,影院院線安排電影場次也是根據電影的陣容,宣傳力度來的。陣容越大,宣傳越好的電影往往票房高,老闆們放的場次就越多。
如果宣傳不到位,看的人也少,影院安排的場次就少。這也導致了很多本來不錯的電影,口碑傳不開,只能匆匆忙忙下畫。
“對了,臨子,你等會安穩點,我估計…”
臨上臺前,趙寶鋼有些不放心沈臨的脾氣。
雖然小家夥在自己這群長輩們看來很有禮貌,但文人的性格誰都知道,肯定不太好說話!
“寶爺,您就放心吧!再說了,有紋章老師在,記者們不一定會問到我!”
呵呵,你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