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前期籌備和後期製作往往比電影拍攝更加複雜,即使是小成本的愛情片。
好在沈臨早就做好了相關工作,劇本備案以及審核早在去年就已經提交,電影局已經過審。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劇本審核的重要性,覺得電影只要拍出來就行,或者在提交劇本審核的同時籌備劇組,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導演賈樟可。
當然,賈樟可人家有本事,可以不在乎電影局的意見,就算被禁了,人家有海外市場。
比如,賈樟可的《小武》這部作品沒有批準,就去海外參展,之後,讓國內文化部門對他的印象變差。《站臺》這部作品,更是沒有拿到拍攝許可證,但卻頂風作案將之拍出來了,之後,其的作品就更是長期在國內上了黑名單。
但賈樟可並不在意,因為他在海外小眾文藝市場,擁有一定口碑,賺不了大錢,但也不會餓死的那種。事實證明,海外拿再多將,其成就也未必能達到混國內市場的大導演們。比如,後來的寧浩、徐崢等人,很少拿所謂的獎項,但是,國內破億、破十億,一次又一次重新整理票房紀錄,就是最好的褒獎。
電影的根基,畢竟是大眾的票房市場,而不是小眾的電影獎項。
沈臨很清楚,本質上,電影僅是一種文化層面的消費品。而消費者,主要是以母語市場為主。
母語市場是湖泊、海洋,創作者是魚兒。魚兒不能夠長期脫離水,時間長了,可能會被渴死。
因此,導演,只有在大陸市場取得成功,才能站在世界巔峰。
放棄了大陸市場的電影人士,永遠不能成就大氣候。
扯遠了。
事實上,沈臨之所以一開始想著跟華藝合作,未嘗沒有利用大公司成熟製作理念的想法。
大公司所擁有的經驗完全不是小作坊工作室能夠相提並論的,攝影、燈光、佈景、音效、化妝、服裝等等,大的影視製作公司可以馬上給予支援,相關職位的人選很多,光是這些就不是小型作坊能夠滿足的。
不過,現在根光線合作了,他也是擁有製作商業片的成熟班底,對沈臨來說,沒什麼差別。
事實上,關於《失戀33天》的劇本分鏡頭草圖,沈臨早已繪制完成,至於劇本分解,還得等劇組籌備完成才能開始。
洗完澡,回到自己的屋子,沈臨分外放鬆。
將《失戀33天》的分鏡頭劇本塞進書櫥的黑色檔案內,然後從旁邊取出一沓尚未開封的稿紙,開始了作家的日常,寫東西。
標題是《請回答2002》
很明顯,套用了棒子國tvn鎮臺系列神劇。
之所以選擇2002這個開篇,也是為了對應1997的偶相風潮,大陸的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應該回溯到f4成立的那一年,而不是原本劇情當中的hot,畢竟國情不太一樣。
f4是2001年成立,但他們風靡大陸卻是2002年)
事實上《請回答1997》之所以能成功,它所吸引的正是20、30代年輕人,正如它所表達的那樣青春、友誼、當然還有愛情!
按照這個主題來表達,編輯也不是很難。
畢竟前世就是個小編劇,雖然沒怎麼出名,但簡單的文書處理能力還是有的。
“【第一集:十八歲】
已經二十六歲的我從事的是很普通的電視臺執行編輯的工作,說是執行編輯,實際上是專門給欄目組跑腿。
每天很忙,對我來說最簡單的休息就是偶爾的k歌,每次來到ktv,我都會精神振奮,然後唱一首《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