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雜七雜八的議論起來,可就是沒個統一口徑。
老闆一見在場所謂的行家連東西是什麼都說不出來,頓時臉色變得極其難看。
這裡聚集的就是一群草包,要草包來掌眼,好的也能說成次的,根本就沒任何意義。
於是張彬繼續道:“這上面的釉彩,俗稱虎皮三彩。”
一聽這樣,大家夥議論一番後,有人高聲問道:“小夥子,未請教具體的……”
張彬要的就是有人好奇什麼是虎皮三彩,當下詳細介紹到:“虎皮三彩也就是俗稱,他的學術稱呼應該是清素三彩。
清代釉上三彩瓷器,主要是釉上素三彩,以康熙時的素三彩為最著名,它是在繼承明代中後期的釉上三彩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黃、綠、紫為主要顏色,間加藍色相輔,因不用紅色,故稱“素三彩”。
因為這顏色很像虎皮色,所以被民間稱之為虎皮三彩,大家看,這釉彩是不是像虎皮?”
“像!”
眾人起鬨高聲喊起來,張彬瞄了一下老闆,洋洋得意繼續道:“有人要說了,這款識都沒了,怎麼能是真品,贗品做舊的手段,特意偽裝成真品的吧。”
“呵呵……”
不少人被張彬的話逗樂了。
張彬繼續道:“你還別說,一開始我還真以為是騙子造假的手段,可一看這上釉的手法,我確定這是真品了。”
“上釉的手法?”
“是啊,這瓷碗是在素胎上先刻劃花紋後施白釉高溫燒成,然後在白釉上施彩給畫紋樣後再第二次入窯低溫燒成的,各位,別聽我說的簡單,但是想要燒製成功就很難,最難的就是回爐二次燒制,極容易燒裂瓷器,我可不覺得一個造假商願意花如此成本來造假,因為這麼麻煩的燒制過程,可比他售出的價還高哦,各位你們覺得呢?”
“說的是。”
眾人覺得十分有理,商人做生意講究的是投機倒把,如果東西回不了本錢,那他們才不會去做這樁生意。
燒窯是個技術活,一窯能出幾個完好品都難說,那人工,經費,都是高昂的,而且想要偽造的和某個朝代的瓷器很接近,更是要請大師出手的,那出手費可是需要大把的,少說幾萬要吧。
沒人會傻乎乎的做虧本買賣的。
張彬繼續說道:“據我所知,市面上的這虎皮三彩的贗品,有這麼一種十分低廉有效的手段,既實惠又容易詐騙。”
“是什麼辦法?”
“很簡單,傻子都會的,刷層油漆就成。”
“呵呵……”
大家又被逗樂了,都覺得張彬這話是在開玩笑。
“各位,這小夥子說的沒錯,市面上的虎皮三彩贗品,大多采用的就是刷漆這種低劣手段。”
這時候一位人站了出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田慶。
田慶這一出聲,眾人的目光齊聚他的身上,立馬有人認出他來:“您是集雅軒的老闆田慶先生。”
一時間人堆騷動了,認識田慶的,個個激動,爭先想要上去和他認識一下,不認識的,一打聽也跟著激動不已。
田慶的名聲在外,手裡古玩珍藏不少,他的話可頂的上張彬這毛頭小子的一籮筐。
田慶和眾人客套寒暄打個招呼,走到了張彬的身邊,指出道:“這只虎皮三彩撇口碗雖然沒有款識,但是從釉色等情況來看,不是刷漆造假,我很確定這是清朝年間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