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吳三爺!”
略一考慮,五個少年嗷嗷直叫,都答應了吳三。只要人足夠多,大家還是比較安心的。
當天,吳三帶領五個少年下了館子飽餐一頓,隨後去澡堂洗澡,都換了身衣服,直接住進了客棧。
這些少年,哪怕是家境最好的金寶,也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對吳三都是感恩戴德。
第二天,五個少年休息,吳三則在城裡繼續消磨了一天。
第三天天不明,吳三便帶著五個少年上路了。臨行前,吳三給五個少年分別預支了一兩銀子。
其餘四個少年,都將銀子兌成銅錢,分別託付數個可靠的人,將錢送回了家中。這是吳三教授的方法。否則直接託付別人送一兩銀子,極有可能出事。
周耕已經沒有親人在世上,他十分感激金寶的關照,便將銀子交給金寶一併帶回家中。
三天時間裡,周耕和金寶與另外三個少年也都熟悉了。那三個少年都是碼頭上的苦工,年齡最大的叫狗剩,最小的石頭,另外一個叫鐵樹。他們三個都沒有大名,相互稱呼也都是小名。他們的親人都在遙遠的山鄉,是在碼頭幫工認識的。
一路上,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耗費了五天的時間,六個人終於在第八天的傍晚來到了清流城。
清流城比他們之前待的那座城還要大,還要繁華。
到了城中,吳三發給他們每人三兩銀子。吳三說,從第一天起,他們就有酬勞。八天時間,每人四千文錢,不扣折耗,直接算四兩銀子。
五個少年已經不去苦苦思考吳三到底要他們做什麼了。他們樸素的心理認為,既然吳三爺對他們好,他們就不能辜負吳三爺的信任,要努力幹活。
住進客棧之後,吳三爺當晚便沒有回來,直到第九天的下午,吳三爺才出現。
吳三爺宣佈,次日進山!
當晚,周耕足足到下半夜才入眠。到了山中,吳三爺到底讓他們做什麼事情呢?他們又會遭遇到什麼事情呢?未來如窗外的煙雨,一片霧濛濛的,什麼都看不清楚。
上路之後,吳三的心情很好,開始給少年講述自己在奮鬥歷史。他說:“我當年和你們一樣艱難,甚至還不如你們。你們畢竟遇到了我,而我呢,當時可沒有人願意提攜我。我只能苦苦掙紮,最終才熬到今天。可是,我功成名就了嗎?沒呢!還遠著呢!”
吳三接著又指著身後和前方的長路說:“你們看,這世間有很多條路,有的在城中,有的在山野,有的是達官顯貴在走,有的是你我這等苦命人在走……這些路啊,實在多得數不清。但是,這路和人都是一樣的,只有極少數路能和人一樣,藉助機緣,人脫穎而出,路成為大道通衢,被人們記住!”
不知不覺到了梅山。這時候,梅山只是有許多野梅,梅莊還未修建起來,所以很是荒涼。只有在梅花綻放的時候,城裡人才會來賞玩。如今是梅花未開的時候,沒有人來此。
登到半山腰,周耕看到了遠處逼仄的山崖,讓人警覺、仰視。他站得雖遠,心裡也突突的,感覺那些山石隨時都有可能崩塌似的。倒是山石上的那些植物,長在上面,絲毫不擔心,只是默默隨風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