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青山村的里長,祖輩子孫皆居住在此地,張碩自然想讓村子更好。
怎樣才算好?村中百姓開智,明禮義,知廉恥。
縱使沒有本錢和本事去參加科舉考功名,卻也如翠姑對秀姑的一番話所言,至少讀書識字的人在城裡做工,比不識字的人強些,還有機會謀個賬房先生的美差,同時不會看不懂戶籍契約等文書,不會被人在這方面欺騙。
張碩想在村裡建一間私塾,學生是村裡供不起筆墨費去書院上學如狗蛋一樣的孩童,先生由自己和江玉堂清閒時輪流充任,壯壯和滿倉糧山等人放假回家時亦可擔當。
以竹管為筆,沙盆作紙,不費筆墨之資。
忙時放假,閒時上學,不求功名富貴,但求啟蒙開智,不做愚民。
當然,最要緊的是狗蛋可以在私塾裡和其他孩童一起上學,不用秀姑在家裡一邊帶孩子,一邊教他讀書識字,頗費精神。
因此時天色已晚,恐秀姑月子裡勞神,張碩就沒開口,次日早起殺豬宰羊,命長工收拾好了運進城中,或送書院和各處大戶人家,或放在鋪子裡賣,然後叫張開疆起床,看著他洗臉刷牙,早飯
時熱了昨晚的羊肉湯泡煎餅,就著小鹹菜。飯後送他上江家的馬車與已由馬縣令取大名為江逸的江小寶會和,由江玉堂送去縣衙上學。
張碩今冬才添了雙生子,秀姑在家裡坐月子,江玉堂善解人意地提出自己接送孩子,正好把才從暖房裡摘出來的新鮮菜蔬送進城裡各個大戶人家,其中少不了的是給馬縣令家。
江家和蘇家暖房裡的菜蔬長勢不錯,雖不如當季生長的菜蔬好,但因價格翻了幾十倍,入冬後不久進賬不小,甚至供不應求,兩家有了經驗,都打算明年擴張一些,多弄幾個暖房。
兩家陸陸續續送了張家不少菜蔬,小白菜、茄子、豆角等。偏生給他們出主意的秀姑又起了古怪的執拗,冬日裡只食白菜蘿蔔韭黃蒜黃等,甚少吃這些暖房裡種出來的,不如讓兩家多賣些錢,讓大戶人家吃個新鮮。
秀姑不愛吃反季節蔬菜的原因很簡單,她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和四季節氣對應,吃屬於當季的瓜果蔬菜可解五臟六腑之憂,春吃韭菜和大蔥,冬吃蘿蔔和白菜。就好像民間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的說法,其實是因為天日天熱,常吃西瓜綠豆等寒涼之物來解暑,但涼性食物吃得太多對身體沒有好處,而姜卻是性熱能解寒,正好食用。
當然,她自己不吃反季節蔬菜,卻建議孃家和江家建暖房種菜,賣予他人,其實有點自相矛盾,她很清楚這一點,好在吃這些蔬菜沒有害處,反而有一些解膩的好處。
她夜間因兒啼醒了兩三次,給孩子餵奶,給孩子換尿戒子,後半夜才得以好好安睡,這些時日在大床對面榻上歇息的張碩起來時便輕手輕腳怕驚醒了他們母子,直到送小野豬回來,才聽到臥室裡的動靜,忙進屋照料。
秀姑晨起晚間皆食清淡,月子裡不吃剩飯剩菜,十分講究。張碩清早燒水用來殺豬的同時,已在爐子上熬了一砂鍋黃澄澄的小米粥,又在大鍋裡煮了幾個雞蛋,放在鍋裡溫著。
伺候秀姑吃飯時,張碩提及自己的想法。
秀姑嚥下嘴裡的食物,想了想,點頭道:“這是好事,是大功德,我沒有什麼不同意的。咱家近幾年進項頗多,買得起地基,建得起私塾,也許我們付出的並不多,但是對於許多連識字機會都沒有的孩童來講卻是天大的喜事,很有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也可以把私塾建得大一些,同樣收下別村的孩子做學生,不獨咱們大青山村。若是你和玉堂兄弟、壯壯幾個孩子沒空的話,我也能代教幾日,只要他們不嫌棄我是女流之輩。”
知識改變命運,秀姑非常贊同這句話,既然自家力所能及,為何不能造福鄰里鄉親?
古人都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他們家從前日子過得雖然寬裕,但是到底難以震懾村民,如今張碩是里長,又和衙門裡的官員來往親密,做事自然就一呼百應了。
“有什麼嫌棄的?咱們莊稼人如何講究那些?無論男女,有人教孩子識字,他們做夢都能笑醒,誰不對讀書識字的人滿懷敬畏?況且,壯壯兄弟和滿倉兄弟幾個,哪個不是你啟蒙的?尤其是壯壯和滿倉,在書院裡的成績都是數一數二。咱們不教他們四書五經,只教他們啟蒙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和關於律例、農事、算術、禮義一類的東西。”
“這樣的打算就更好了,實在。就算將來你不在村裡教他們讀書認字了,咱們也可以聘請個品行良好的讀書人過來坐鎮,桐城裡因年紀不符合書院規定難以入學,並且沒有功名也難收學生的讀書人多著呢,這些簡單的東西個個都教得。聘請這樣的先生,一個月二兩銀子也就夠了,就由咱們家承擔,不必村裡各家交束脩。”秀姑雙眸晶亮地望著張碩,一臉贊同,“你和玉堂兄弟商量商量,問他同意做先生不做,好在他家有長工,賣菜亦不必他親自去。經他同意後你再去族裡一趟,跟那位里長,以及族老們說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和妻子心意相通,行事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援,張碩臉上笑容極盛。他不是沒錢聘請先生過來執教,之所以不請先生而是自己親身上陣,乃是因為無論什麼樣的先生,多少都想讓學生用紙筆書籍,不像他們完全用不著,只是教學生認字而已,竹管沙盆即可。而且,他也不想讓村裡百姓覺得自己家聘請先生是理所當然之事。
“你快趁熱吃飯,如今臘月天,最早也得過了年才能落實,這事不急於一時。”
秀姑聽了,忙低頭將剩下的半碗粥都喝了,張碩給她剝的雞蛋也都吃了。
飯後蘇母過來幫忙煲湯照顧孩子,張碩洗完尿戒子搭在外間火盆籠上,便跟老父和妻子、岳母說一聲,拎著水桶和魚竿出門,如往常一樣破冰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