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嘛,原來只是支木簪子。”看著託盤上造型簡單的木簪,霜晴有些不滿的低聲嘟噥。
在幾位護衛的幫助下,方晚等人很快便穿過人群,來到了看臺前,才有機會好好看看店家拿出來的彩頭——一根木頭簪子。
方晚也有些不明所以,卻聽邊上一位老伯對霜晴說道:“小兄弟,你來的晚,怕是沒聽到之前的故事。這木簪子啊,可是有來歷的。”
“什麼來歷?”周圍也有後來的人,沒能聽到故事,見老伯如此說,便紛紛出言詢問。
“據說啊,這簪子的原主人,是位落魄了的官家小姐。這小姐的家族失勢了,她便跟著家中長輩回到老家過日子,每天織布紡紗,同那些窮苦人家的姑娘沒有什麼分別。
同鄉有位書生,長得那是一表人才,心底也善良,學問又好。有一次,小姐上山採野菜的時候,遇見了不甚從高處跌落而受了重傷的書生,小姐便將書生帶回家中照顧。
等到書生醒來後,小姐才知道,他是為了給病重的母親採藥才會到危險的懸崖上去。書生傷重不便行動,心地善良的小姐便每天照顧他,還盡力為他病重的母親籌錢買藥,並代書生每日裡去鄰村的家中照料老太太的起居。
書生被小姐的聰慧善良吸引了,二人墜入了愛河。書生家貧,買不起金銀珠寶,只好自己雕了根木簪,當做定情信物送給小姐。便是店家拿出來的這根簪子。
第二年,書生進京趕考,高中榜首,要在京城做大官了。他便派人回鄉,將這好訊息告訴了他的母親,並囑咐母親準備好聘禮,他要將小姐風風光光地迎娶回來。
誰知道,在得知兒子金榜題名之後,書生的母親便嫌棄了這位小姐,覺得她落魄官家之女的身份配不上自己的兒子,便放出風聲去,說書生已在京城中娶了高門貴女為妻。
訊息傳到小姐耳中,她傷心欲絕、承受不住,投湖自盡了,而書生也就此追隨她而去……”
老伯將那故事又講了一遍,當他停下時,聽的人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節裡。不少人都在唏噓感嘆,這悽美的愛情,為什麼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
故事的真假已無從考證,方晚只覺得,心心緒彷彿被什麼觸動,整個人被淡淡的傷感包圍起來——她想要那支木簪,想看看它,摸摸它。
四下打量一番,發現不遠處,有一位店鋪的夥計拿著紙筆,在給報名猜燈謎贏彩頭的人登記,並發給他們一個寫著數字的木頭牌子,方晚便朝那夥計走去。
“這位公子,可是要參加咱們的猜謎比試?”
“嗯。”方晚淡淡答應了,記名的夥計便又問:“敢問公子貴姓,好讓小的記錄在名冊上。”
“姓方。”方晚略思忖了一下,便讓夥計在冊子上記為“方公子”。
登記過姓名以後,便有另外的夥計引著方晚進入了鋪子。只見那鋪子的大堂裡掛滿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燈籠,有兔子燈、走馬燈、美人兒燈……直叫人看得眼花繚亂。
夥計將方晚引至樓上的雅間,告知了比試規矩後,便離開了。
方晚看著牆壁上掛著的字畫燈謎,心中滿意,想來這店主應是個愛好風雅之人,從這店面佈置得精巧不俗、字謎也出得雅緻,便可看出一二。方才她一路走來,也在路邊看到過幾個猜謎的攤子,只是那謎面都太粗淺,便是猜出來了也沒有什麼樂趣。
看看夥計拿給自己的那個牌子,上面用朱筆寫著“三十六”,看來參加這場比試的人還不少。她定了定神,開始專注地對付起眼前的謎面來。
屋子中懸掛的字謎,難度是一點一點增加的。方晚將那些謎底一一猜出來,寫在店家準備好的宣紙上,交給在門外等候的夥計。夥計拿著她的謎底離開了一會兒,便有人過來通知她,去天字號雅間參加最後的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