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彥傾微微皺眉,輕輕拍了拍景兒的的腦袋,見他眼裡的憂傷和自責,才這麼大的孩子,同齡的孩子都在父母的懷裡撒嬌,他卻要承受這麼多事情。
“皇叔,這個皇位應該給景兒的,他才算名正言順的,我若繼位的話,肯定大家又會有一定的非議,說不定還以為是我逼迫陛下的。”禦彥傾說道,他確實不想當這個皇帝,並且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帶著景兒和安國一起走向盛世。
“但是陛下最後的囑咐你也聽到了,江山交到你的手裡陛下是最放心的,並且安國才穩定不久,確實經不起戰爭了,到時候人心惶惶,民心散了,就不好聚了,再說有我在,有陛下的遺囑,沒有人敢對這件事情質疑,並且景兒也可以作證。”慶王說道。
“皇叔放心,景兒到時候也會把父皇的意思跟眾位大臣說的。”禦景也說道,想起父皇的囑託,他也想幫父皇達成他最後的心願。皇位也不是他心裡所需。
“景兒,你會怪皇叔嗎?”禦彥傾猶豫了一會問道。
景兒想了一會認真道,“父親沒有選擇我,也許是覺得我沒有能力或者是不想安國的百姓受戰爭之苦,不管哪一點這都是現實的情況,我沒有什麼怪皇叔的,景兒也是禦氏子孫,也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真是陛下的好孩子,沒枉費陛下對你的一番苦心。”慶王贊賞的看著禦景。
禦景沒有說話,眼裡和心裡只有悲傷。
皇帝賓天,舉國哀悼。
當慶王在朝堂說皇帝的遺旨是傳位給攝政王的時候,朝堂安靜了一段時間。
慕蘇羽驚訝的看著禦彥傾,這個變化也太大了吧?這些天慕蘇羽都沒有見到禦彥傾,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不是皇帝的兒子繼位,反而是禦彥傾呢?
朝中的大臣也是同樣的不解的想法,只有禦彥傾一邊的人心裡暗暗高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但是由於是老王爺慶王來說這件事情,慶王是出了名的正直,不為任何皇子說話的人,他說的話還是有一些分量的,大臣們在伺疾的時候也知道老王爺是特地被陛下叫進去的,可見陛下對他的信任,老王爺也沒有必要為了攝政王說謊,莫不是這真的就是陛下的意思。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說什麼。
皇子景王確實太年幼,就算當了皇帝,還是禦彥傾主政,所以大臣心裡早猜到了以後主政的會是禦彥傾,只是沒想到陛下直接把皇位傳給攝政王了,從以前陛下對攝政王的態度來看,也不是不可能的。
崇武侯在一旁聽了老王爺的話,心裡氣得發抖,也恨陛下糊塗,皇位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居然傳給自己的弟弟?但是陛下病重的時候,只有慶王、攝政王、景兒在場,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景兒年幼,很多事情都是糊塗的,現在自然是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只是向來不管朝中事情的慶王為什麼會站在攝政王這邊呢,這倒是崇武侯沒有想到的,見朝中沒有人說話,再不說話的話,那這件事情就是預設沒有異議了。
崇武侯站了出來。
“慶老王爺。”崇武侯對慶王行了一個禮,這才道,“是陛下說把皇位傳給攝政王的嗎?”再看到慶王肯定的點了點頭之後。
崇武侯繼續說道,“我只是有一個疑問?希望慶老王爺和攝政王幫我解惑。”
“崇武侯請說,本王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慶王點點頭。
“若說陛下沒有子嗣,傳位給攝政王本侯可以理解,但是陛下有子嗣,也已經六歲了,可以理政了,陛下何故會把皇位傳給攝政王,似乎有些於理不通。”崇武侯說道,然後看著其他大臣,“各位同僚們,你們是否也有跟本侯一樣的疑惑呢?”
其他官員面面相覷,他們心裡是有疑問,但是皇位之爭很敏感,很多問題不是他們該問的,他們只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但是眼下有人提出問題,有幾個跟崇武侯較好的官員點點頭。
“是啊,陛下按理來說會把皇位傳給景王,怎麼會是攝政王呢?”
一句話激起千層浪,一下子朝堂上就議論紛紛了起來。
崇武侯很滿意的看著他帶起來的氣氛。
慶王微微一笑,“原來是這個問題,其實瞭解陛下的就會知道陛下的苦心,安國從建國到現在一直都是風雨飄搖,可以說得上是馬背上打下來的江山,好不容易現在安穩一些。”
慶王微微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陛下也是擔心安國的江山和百姓,才將安國託付給攝政王,畢竟只有攝政王繼位其他國家才不敢來犯,如果是幼帝登基,情況不需要本王來說,眾位大臣心裡應該有判斷,所以陛下的苦心你們懂了嗎?”
本來還在議論紛紛的大臣聽了慶王一席話,紛紛沉默了下來,這確實是實話,他們也曾經擔心過。但是心想安國一直以來有攝政王守護,他們忽略了很多的擔憂。
“可是,就算是景王登基,以攝政王的能力也是可以守衛安國的江山的,陛下何苦這樣想太多,我安國也沒有陛下想的那麼脆弱。”崇武侯說道,言語裡是嘆息和不贊同。
“崇武侯此言差矣,攝政王是可以守護安國的江山,但是最終受戰亂之苦的還是安國百姓,陛下宅心仁厚,時時刻刻想的都是天下百姓,這是一個仁君所為。攝政王和景王殿下都是禦氏子孫,誰坐皇位都是一樣的,只要能給百姓和國家帶來好處才是真正的利國利民。”慶王淡淡說道,目光注視著眾人,“各位同僚們覺得呢?”
慶王是開國大將軍,目光看眾人的時候帶著銳利。
既然慶王都這麼說了,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說到底這江山是禦氏的,具體誰當皇帝還真的沒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