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來到街上,外面,雖已至初秋,卻天氣還熱,他發現前面有一個賣扇子的鋪子,就走了過去。
賣扇子的,是個落魄書生模樣的三十多歲的男人,他本來正坐在鋪中,將一雙黃豆粒子眼不停睃著街上的行人,兩隻手,把玩著一柄紫檀扇子不停地翻來覆去,此時,見有客人上門,忙起來熱情招呼。
“客官,買扇子麼?”
楊廣點點頭:“隨便看看。”
落魄書生忙熱情地介紹著:“客官,小鋪這扇子,種類較全,物美價廉,您算是來對了。
……您看,這一把扇子,乃是史傳之“五明扇”。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後至殷周時期,又由此五明扇衍變出另一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
《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也,”
客官請看……此扇形制為六角,面料為絹素,宮中多用用,乃正宗之“宮扇”。
另外……這邊,乃紈扇和羽扇,亦是宮中流傳出來的做法……”
楊廣見他一個勁吹牛逼,吹捧自己的扇子源於宮中的工藝,不覺好笑,這人卻不知道面前的這個客人,才是正宗人宮中之人,身上所有物品,也是正宗的宮中之物。
楊廣微微笑著,一本正經聽落魄書生胡說八道。
落魄書生又道:“……這一對,乃是一對對稱合歡扇,其形尚圓,客官請看,此扇特點,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
此扇出自中原,乃洛陽王家積年老廠所制,最為考究,亦是正宗的齊紈楚竹之流,此絹,乃山東絹,此竹,乃湘竹。
據說,漢時,曾十分流行這種紈扇,多有詩人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楊廣見他搖頭晃腦,滿口酸腐之氣,不由好笑,不過,楊廣並未打擊他,反倒問道:“兄臺文采飛揚,令人佩服,當今聖上廣開賢路,以科舉取士,兄臺可否去致仕?”
落魄書生見楊廣問到自己痛處,不由用力一拍大腿,長嘆一聲:“唉!
客官,不瞞你說,小可去歲就已去試過了,奈何小可雖有凌雲之志,卻遇不到慧眼識珠之人,不怕客官笑話,去歲,小可前去應試,滿想著憑我滿腹經綸,必能搏它個馬到成功,金科有名,誰想到,那些考官們卻兩眼漆黑,將在下的卷子批的一蹋糊塗……
唉!
只怪在下時運不濟,只能靠賣扇兒為生。”
楊廣見他擠眉弄眼,相貌甚是滑稽,不由好笑:“那,在下也頗識得幾個文字,兄臺文章,可有眷譽?能否讓在下一觀,也好學習學習。”
那落魄書生嘆道:“不中考官之眼的文字,有甚用處?
不過,既然客官願意看,待在下取來,客官品評品評,以免重蹈在下的覆轍,倒也是好的,客官稍待,等在下取來。”
落魄書生搬了把梯子,去閣樓上取他的文章去了。
楊廣左右看看,目光,被一把小小的檀香木柄扇子吸引了,此扇是一把檀香木作成的摺扇,雕刻精美,拉花接骨,令人愛不釋手。
買。
買到手中,當個小玩意兒,也挺不錯的。
過了片刻,落魄書生從樓上下來了,他手裡抓著一疊厚厚的卷子,臉上訕笑著:“慚愧,慚愧,客官,讓你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