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與他爹楊素的想法不太一樣。
對於楊素而言,他的歲數已經年逾花甲,自知人不可與天相爭,所以,凡事自然更認命一些。
自從楊廣穿越而來,這三年來,在隋文帝楊堅打下的江山事業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大隋朝治理得政通人和,內外順遂,楊素深知,大隋朝是遇上世不二出的明君了,所以,即便楊廣在改革的過程中觸到了他們這些士族門閥的一些利益,但是,在沒有傷到根基之前,楊素,是不會擅自作出一些過激應對的。
他如今既耳順,也知天命。
楊素反倒擔心自己這個兒子,滿腔才華,志高於天,年紀輕輕就位居高官,仕途一直順風順水,近幾年,更是官運亨通,得到了陛下的無數青睞,楊素擔心自己的兒子恃寵而驕,為家門惹來災禍,所以,平常的時候,反倒時時提醒楊玄感,一定要有超脫於事物之外的胸懷,舉事之前,須前瞻後顧,絕不可魯莽行事。
楊玄感亦有自知之明。
只是。
他對於陛下明升暗降,剝奪士族門閥權利的一系列動作,已經有所洞察,雖然隱忍不發,可是,心中卻一直在思恃對策。
特別是楊廣的興科舉,廢府兵,創保皇教,官員實行異地上任制等一系列舉措,讓楊玄感與他們這一派系裡的大小官員們,心生警惕。
當然。
他們的日子過得都挺不錯,因為,現在的大隋朝民富國強,大家都有錢,大家都有錢了,日子過得好了,那些不臣的貮心,相對也會少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楊玄感對楊廣的政策沒有微詞,相反,他曾經與心腹之人密談過楊廣施政的利弊,經過討論,大家都認為此時只能靜觀,而不可擅動。
楊玄感同意大家的看法。
他這一支,牽扯的官員太多,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凡有大事,不可不慎重。
楊玄感這一派,知名的官員不少,如:
官階較大的有一品大員尚書令侯光、光祿大夫牛進。
從二品的上大將軍雷達、金紫光祿大夫謝叢。
正三品司農沈雨、銀青光祿大夫鄧伯賢。
從三品上開府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左右衛、武衛、武候、領左右、監門等將軍,國子祭酒,御史大夫,將作大匠,中州刺史,親王師,朝議大夫
正四品驃騎將軍孫超,給事黃門侍郎周通。
正五品光尡,上州司馬馮璋。
從五品中州司馬蔣蒿,駙馬都尉高翊。
到官職較小的從七品官員:寧遠將軍韓庚,博士文繡。
從八品尚書都事陳謁光,員外將軍宇文通達等等……
他這一派系,以楊素這棵大樹為主幹,開枝散葉,罩著多達數百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這不出奇。
無論何朝何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圈子與網。
就連地球,也以經緯線交織在一起,形成數量不可計數的無窮盡的點,並由這些點交織成一張又一張個大網,而身在網中之人,亦如蜘蛛般,警惕地拱衛著自己的地盤,想想,著實令人可笑。
而楊玄感卻不知道,他老爹那張關係網,看似編的既大又綿,勢力龐大,可是,比起大隋王朝的掌門人楊廣而言,卻還是小了一些。
或許。
他也知道一個王朝,只有一棵真正個大樹,那就是皇上這樣一個事實,可是若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也不得不為自己盡力一搏。
他還沒有高尚到救濟芸芸眾生這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