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楊廣搖頭晃腦的樣子,就不由自主的感覺到萬歲爺的這首詩肯定特別好。
於是,賀若弼就率先第1個帶頭叫好,鼓起掌來。
“好!”
隨著賀若弼的叫好,其他一些醒悟過來的大臣們,也立刻紛紛鼓掌叫起好來。
“妙!”
“絕妙好詩,此詩深有天倫之樂,又有憂國憂民之緒,更有十二分的豪邁,著實不錯。”
“……!!”
“陛下的才華,臣等望塵莫及。”
呵呵!
楊廣並沒有臉紅,這首詩,原本是李白寫的。
今天。
雖然被他堂而皇之的剽竊了過來,不過,在座的這些文武大臣們,卻絕對不會有一個人知道。
此詩乃天寶元年,應該是公元742年,李白在泰山遊歷,忽然得到了皇帝召見他入京的訊息。
這一年,李白已經四十多了。
他趕忙回到南陵,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們,然後準備入京。
當時。
他應該是與孩子們和家僕度過了十分美好的一天,這才寫下了這首熱情洋溢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遙想李白。
必是從泰山回到家裡,新釀的米酒恰熟,黃雞肥美。
李白心中,必是如蕩起碧波一般明轍。
李白的詩通常以豪邁大氣為主,像這種充滿溫情的描寫,在李白的詩中並不多見。
今日。
楊廣也是在酒宴上面感受到了一種十分溫和喜慶的氣氛,所以,才突然之間就想起了這首詩,於是,就這樣的剽竊了,當場吟了出來。
其實。
李白卻沒想到,他進京後,被玄宗任命做了一個區區翰林待詔,他還想著,能施展一下政治才華呢。
始料未及的是,他只能做一個玄宗身邊的文學弄臣。
李白從此心中很是失落,漸漸開始終日買醉,不思進取。
這樣的結果,對於李白來說,卻是他沒有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