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
王東洋前來稟報,說兵部尚書斛斯政求見。
楊廣命立刻讓他前來覲見。
原來。
斛斯政剛下了朝之後就急匆匆的趕過來面見楊廣,是因為他接了一封十萬火急的前線書信,說靠山王楊林,在與土蕃的交戰中,被圍困在了土城,請求陛下立刻派援軍前去解圍。
土城?
楊廣的屁股下面,立刻像點燃了一把火一樣,燒的他心急火燎,他一把推開面前的那張圖畫,立刻去文思殿。
一邊走。
路上。
他一邊將前線送來的加急信看了一遍,大致內容他已經看明白了,原來,是因為靠山王楊林在與土蕃交鋒的過程中,兩軍對壘,一直沒有交戰,後來,楊林終於耐不住性子了,他下了最後的通牒令,要求土蕃將吐谷渾的國王和他們的小王子卓爾旦交出來,不然的話,楊林將提大兵踏平吐蕃全境。
卻不料。
吐蕃人這時已經不再遮遮掩掩,開始徹底的翻臉了。
因為。
他們已經完成了軍事上面的調動,就在吐蕃和楊林打曖昧,拖延時間的這些日子裡,吐蕃暗中卻密調了30萬大軍埋伏在了他們的邊境重鎮,土城周圍,只等著楊林敢提兵來犯的時候,給他來個甕中捉鱉。
並且。
吐蕃的外交措辭也不像一開始變得那麼柔軟,口口聲聲叫楊林王爺了,而是稱呼他為老匹夫。
他們的本意,就是想徹底的激怒楊林,讓楊林失去理智,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
果然。
飽經陣仗的楊林怎麼會咽得下吐蕃人的挑釁呢?
所以,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殺氣了,手下那幫如狼似虎的將領們更是一樣,氣得哇哇暴跳如雷。
其中。
楊林帳前的先鋒官,大將蓋林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強烈要求出戰。
在與吐谷渾的交戰中,蓋林一馬當先,手持金絲大環刀接連斬殺了吐谷渾的數員大將,並且,還一鼓作氣,充當先鋒官與大家一起攻下了吐谷渾的都城,將吐谷渾國王和小王子卓爾旦追趕的如惶惶如喪家之犬一樣拼命的向土蕃境內逃亡。
蓋林怎忍得有人敢向王爺無禮?
所以。
他向靠山王立下軍令狀,願提精兵一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吐蕃的邊境重鎮——土城。
蓋林保證,將在三日之內拿下土城,開啟通往土蕃的門戶。
楊林準了。
他準了蓋林的軍令狀,一是因為,蓋林實在勇猛,乃是跟隨他多年的一員大將,屢屢都是充任先鋒之職。
二來,楊林認為早晚都有與吐蕃刀兵相見的這一天,不如趁大軍壓境之際,立刻拿下土城,進,可以圖吐蕃另一重鎮縈陽,退,可據守涼州,立於不敗之地。
當戰。
所以。
楊廣就準了蓋林之請。
並且。
他還派出左右各一路援軍,由他手下十三太保中善能領軍作戰三太保李萬和八太保蘇鳳各領1萬軍馬,作為蓋林的策應,一起攻打土城。
蓋林立刻提一萬大隋悍兵,前去土城。
一路上,抓了幾個細作審問,蓋林得知,土城中的兵馬並不多,大概有2萬左右,他心中不由大喜,雖然他自己不過才帶了1萬人馬,可是,他有絕對的把握,自己手下的這些士兵,完全能夠以一敵三。
所以。
蓋林立刻率軍直撲土城。
當蓋林帶隊兵臨城下的時候,他發現,土城似乎並沒有做出交戰的樣子,不但城防鬆懈,甚至,就連城門也沒有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