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陳倉。
楊廣命高韋二人,必須快速機動到陳倉紮營,以作楊林的呼應。
軍情緊急。
從無小事。
韋孝寬與高進身為掌管一路大軍的元帥,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接到命令後,立刻提兵出發。
現在。
楊廣就坐等楊林的訊息了,雖然,他知道楊林是大隋朝數一數二的虎將,能征慣戰,可是,由於兵鋒較長,所以,楊廣心中還是懷著鬼胎,始終有些不安。
要知道。
打仗。
就有犧牲,會死人,如何能儘量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是所有手握權柄必須考慮的事情,前去戰場上廝殺的,可不是棋盤上的木頭子兒,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楊廣嘆道:“……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他決定。
明天再召集戶部與禮部的官兒們,仔細研究一下,該怎麼樣將傷亡將士的善後撫卹做得更細緻。
此事,意義重大。
事關軍心、民心,所以,楊廣格外重視。
……
……
翌日。
晴。
楊廣在文思殿召集了以戶部尚書韋津與禮部尚書楊玄感為首的二部門綜合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進一步做好撫卹工作。
他不說。
先聽。
聽禮部與戶部的這些官兒們,有什麼好的主意。
戶部尚書韋津與禮部尚書楊玄感,那都是從政多年的老油條了,自然不會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心裡有數,想提高撫卹標準很簡單,加錢。
有錢好辦事。
雖然,現在大隋國庫有的是錢,可是,戶部尚書韋津卻認為,錢,不能全砸在一個地方,撫卹工作縱然重要,可是,也要與整個社會生活銜接起來才行,韋津甚至認為,優厚多一些,自然是應該的,但是,卻絕對不能高到讓人容易居功自傲的高度。
韋津不說話,看看楊玄感。
楊玄感自然也不說,只要陛下還沒有點自己的名,那麼,他完全可以先聽聽別人的,看看別人的話裡,有沒有什麼漏洞。
這時。
倒是禮部一位從八品的尚書都事,也就是三年前考中探花那位李滄李探花,開口發言了。
李滄因為是首次科舉的第三名,又被留在長安任職,他自詡自己乃是天子門生,正經科舉出身,所以,凡事倒不像別人那樣畏畏縮縮縮縮,頗敢於直言不諱。
李滄見韋津與楊玄感都不出聲,群臣中,雖有些同僚有想發言的意思,卻畏畏縮縮,各懷鬼胎,於是,他向前一步,高聲道:“啟奏陛下,臣李滄有本上奏。”
楊廣當然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