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這一群人有些本末倒置了,是的,是她們這樣的一群人。
並不僅僅是她們一家人。
瞧著那些小門小戶的人家,特別是平民老百姓們,也沒這麼多規矩呀,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個院子裡面,甚至家裡的兄弟姐妹們都擠在一個炕上。
平日裡面也沒有請早安請晚安的習慣,因為抬頭不見低頭見呀,每天都相處的非常緊密,沒有必要單獨增加這樣的環節。
可能只有家裡的特別老的人不方便與孩子們成天的生活在一起,需要一個更安靜的地方待著,這種時候就需要孩子們需要時不時的去與她請安,說說笑什麼的。
這樣的情況一定很少,因為一旦她們老了動彈不得了,都躺床上了。她們離去見閻王爺的時間也不長了。
孩子們就算每天都要去請安,也請不了多長時間,就得暫停這一個行為,因為人沒了呀!
而吃飯時可能更加不需要禮儀了。
雖然看起來有些粗魯,但是方便,簡單,快速,大家都很愉快!
吃飯就高高興興的吃飯,忙活了一天累了餓了那就得好好的吃。
要那麼多的禮儀幹什麼呀?小口的吃,小口的喝,以及夾菜的姿勢也得好看,就連喝水的姿勢也得十分注意。太麻煩了。
其實當她們熟練之後,這些行為並不會耽誤她們過多的時間,只不過這些行為會阻攔她們進行一些家人之間的交流的。
比如說在飯桌上吃飯時不許說話,安安靜靜的吃,那她們很可能就錯過了與家裡的其她成員們進行交流的機會了。
因為家裡的一些成員有時也挺忙的,比如說她們家的丈夫以及大兒子的人,他們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奔波,只能夠早上給她們請安的時候見了一下面,或者她們晚上回來的較早,她們可以一起吃晚飯,但吃完飯也不能夠交流,只能夠安安靜靜的吃飯,因為這是家裡的基本的餐桌禮儀呀得遵守!
吃晚飯後,她們倒是可以把孩子叫到跟前聊聊天,可是孩子很有可能還是很忙的!
要回去書房接著處理公務,也可能是孩子們太累了,她們也不忍心這個時候把孩子給單獨拎出來與她們聊天來解悶兒。
這不是一個當爹爹孃親的人應該做的事兒。
她們做爹爹孃親的應該儘量的體諒自家的孩子,可是這樣一來,她們與孩子們的交流就變少了!
整個家的氛圍都是冷冷清清的,沉沉默默的,慢慢的大家有話就都憋在心裡了,到頭來就是一頓大的爆發。
比如說她們家小兒子悶了這麼些年了,唉,得勒之前不說,這一下子給她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為什麼小兒子與他們的關係也越來越糟糕?
因為她們不能夠厚此薄彼!
大兒子累了去歇息了,或者繼續忙公務時,她們把小兒子給拉到一邊說話了,那大兒子不免心裡感到不痛快,她自己在替這個家裡忙活,家人們卻悄悄玩,不帶他,這叫什麼回事呀?
當然你要讓她們認同她們不應該把家業分給大兒子?應該平分?她們也是不願意的。
因為這就是傳統呀,不管是平民人家還是她們見了大富人家,這家中的主要的東西都得分給老大的!
由老大來接管這一切。怪就怪小兒子,出生在老大後面唄,但她們也儘量的彌補小兒子了呀!
比如說不給小兒子過多的壓力,讓小兒子有更多的私人的空間。
但是不管怎麼樣,她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比不上平民人家的。
她們給自己增加了太多的禮儀了,特別是那男人的祖母的感觸最深,其實最開始她們家也不是大戶人家,最開始一家人生活的,品質並不高,大家吃了上頓是有下頓的,但是吃的剛剛飽,不能夠說吃的太好。